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德育内容、方法不会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德育任务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青少年可塑性强、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常表现为品德水平时高时低,说明了德育过程的反复性。
(3)每一次反复都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这就要求教育者抓反复、反复抓。
解析:
这里考的是一条德育规律。三点解释:第一,从社会来看,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求德育内容和方法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第二,从受教育者来看,他们不成熟;第三,从教育工作来看,教育者要抓反复、反复抓。
在德育原则部分,至少有两种考试题型。 第一种是论述题,除了这里的这道题外,较容易考的是:“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其答题要点有六个:
(1)知是什么——知是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它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是什么——情是指品德情感,它是伴随品德认识所出现的爱慕与憎恨、喜好与嫌恶等情感体验。
(3)意是什么——意是指品德意志,是学生在产生品德行为过程中自觉顽强努力的心理品质。
(4)行是什么——行是指品德行为习惯,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5)一般的发展顺序是什么——(—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而形成、发展的,即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
(6)实际顺序是什么——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顺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第二种是简答题。
较容易考的是“中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其答案要点为: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