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从教育思想,制度,实践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教育领域里的体现。

答案

参考答案:教育思想方面:  (1)教育的个性化。反观传统,比较先进国家,人们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个性主义”不发达,而个性对人来说很关键。因此提出使个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教育权利,要求教育尊重个人,从尊重儿童开始。教育应该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者需学会自主、自动、自治。人们开始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上考虑教育问题。  (2)教育的平民化。民主思想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提倡沟通知识与民众的联系,求得男女之间、社会阶级和阶层之间的教育平等,让“庶民”也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民众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学校,而应估计生产、生活和环境改造需要,知识分子应真心诚意帮助民众获得知识和自我提高能力。  (3)教育的实用化。科举制度下的中国教育传统无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而社会需要能做事的人才,但学堂培养的人才不会做事也不肯做事,因此必须提倡务实的教育。一方面人们思考和解决“教育与生计关系”,提出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以求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相应地改变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摆脱传统教育空疏无用的影响。  (4)教育的科学化。科学思想引导学校教育对科学观念和方法的追求,改变传统教育“有假设无实证”、“有想象无科学”的“伪教育”弊端。人们开始认识到以科学的观念从事教育,中国的“真教育”才能建立起来。因此,以科学的和现实生活的教育取代迷信的和想当然的教育,以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事教育和研究教育,成为时代的共识。  教育制度方面:  (1)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反对欧美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教会教育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各党派及社团都在1924至1925年分别召开会议,讨论收回教育权问题,通过了相关议案。1924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开封召开的第十届年会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与“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两个议案。“收回教育权”运动直接促成中国政府颁布对教会学校的管理条例。  (2)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全国教育联合会的提案稍作修改后。最后,教育部以全国教育联合会和全国学制会议的两决议案为基础,颁布了学制改革案,并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实行,这就是1922年“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教育实践方面:  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激发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革热情,在短短的十余年里,各种教育运动、教育实验层出不穷,大大地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如,平民教育思潮中创办平民教育社、北京大学[微博]平民教育讲演团;攻读主义教育思潮中创办北京高师工学会的工学主义;勤工俭学运动中成立勤工建学会,并设立预备学校;这一时期,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逐渐扩大,当时在中国盛行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就是以这种方法论为指导的。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滕王阁  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王安国是王安石四弟,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说,此诗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

小题1: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此诗的尾联与王勃的《滕王阁诗》的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表达的内容上都有着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