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八年……六月丁卯诏日:“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两汉著受禄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釐改。朕……故 * * 旧典,始班俸禄。”
                                ——选自《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
                               ——选自《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太和)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高祖从之。
                                 ——选自《魏书·食货志》
材料四: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
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迁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选自《魏书·高祖纪下》

分析这场改革的背景并评价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改革的背景
①北魏统一之初,为维护拓跋部特权,并取得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胡汉分治”政策,不利于社会发展。
②北魏实行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深化。由于承认了豪强地主的宗主地位,他们大量兼并土地、荫庇人口,直接影响政府赋税收入。
③北魏政府不重视农业,听任土地荒芜,人口流失,经济萧条。
④最重要的是,北魏结束了北方长期战乱的局面,人心思治。
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的融合和鲜卑族拓跋部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的意义
①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消除百余年来官吏、守宰鱼肉百姓之积弊,促进北魏 * * 建设,有积极作用。
②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度,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又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开垦荒地,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极大地提高了鲜卑族的文明程度,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④改革也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北魏国力强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