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截止到2000年12月底,中国已拥有27处世界遗产,遗产保护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围绕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争,却从未平息。2000年底,山东曲阜发生“水洗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事件,使古老的世界遗产再次吸引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现状究竟如何 旅游公司入主“三孔”,事故频仍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2000年12月中旬,曲阜“三孔”管理部门为了以新面貌迎接中国孔子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对孔府、孔庙、孔林进行全面卫生大扫除,他们买来升降机、水管、水桶等工具,对文物用水管从上至下直接喷冲,或以其他工具直接擦拭,致使“三孔”古建筑彩绘大面积模糊不清。据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报告称,在旅游公司租赁的景区内,古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漆彩绘脱漆现象,其中孔庙最为严重,损害严重的有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两侧掖门、东西庑、大成殿、寝宫等。 而在此之前的11月22日下午,该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保卫科职工庞某,未经批准私自开着汽车到孔庙拉引火柴,撞上了院内元代的“御赐尚释奠之记”碑,将该碑拦腰撞成6大块和若干粉碎小块,致使这块高1.75米的元代记事碑已无法复原。 国家文物局在接到曲阜“三孔”遭“水洗”的举报后,立刻派出检查组赴曲阜。尽管管理“三孔”的旅游公司并不承认“水洗”文物的事实,但文物部门当场取证证明,“三孔”确实曾惨遭“水洗”。2月17日,国家文物局为此发出通报,要求各地文物管理部门对此事件引起高度警觉。 世界遗产具有科研、教育、游览、启智和创作体验等功能,旅游只是其中一项大众化功能,而不是惟一功能,因此,其定性应是世界遗产,而非“旅游资源”。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系统管辖,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系统管理,自然保护区由林业系统、环保系统管理,这些均非赢利单位,是代表政府进行管理的社会公益事业。而旅游公司是企业组织,根本无权把世界遗产当作旅游开发区,进行破坏性的开发经营,地方政府也无权改变国务院的法规,强行转移世界遗产的管理权。“水洗三孔”表面上看好像是“好心办坏事,不懂保护闯了祸”,实际是世界遗产管理权易手的直接后果,为了有个“好卖相”,把世界文化遗产当成旧商品进行“包装”冲洗,是一起严重的破坏世界遗产事件。 在高度私有化和商品化的美国,国家公园属国家所有,永不出售。土地国有化的中国,却有不少世界遗产地出让遗产资源,承包开发,分片经营,门票上市,使其企业化、股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遗产的精神文化功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 “旧城改造”造出千城一面或伪古董 我国县级市以上的城市一共有668个,没有一座被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千年古都北京、南京、西安作为历史名城都与世界遗产无缘。目前我国只有云南丽江、山西平遥两座小镇有幸进入《名录》,这对具有5 000年文明和数千年城市发展史的中国来说,实在是天大的遗憾。专家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解放后,哪怕“ * * ”后,经鉴定较完整地保留1%的城市采取保护古城、发展外围新城的措施,那么全国也有6座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一部有形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城市史书的博物馆,且完全有希望列入《名录》。 但遗憾的是,在“旧城改造”的口号下,各种有着世界级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被改造成了千城一面的新城,毫无特色的水泥丛林充斥其中。就在刚刚过去的2001年,浙江舟山群岛上的定海古城大片古街区和许多连片的深宅大院被毁,盖起一座座玻璃幕墙或瓷砖外装修的高楼,一座蕴涵中国近代商贸史上大量信息的海岛古城,面目全非,令人痛心。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衡量世界遗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但我国某些遗产地在破坏古迹的同时,又建起各种名目的假古董。如全国有数十座“西游记宫”“鬼城”“龙宫”等等,乃至拆除价值很高的古街区,搞“宋街”“明清一条街”等等,专家估计耗资数以亿计。而这些东西被搞到国家风景区或世界遗产地,对高品位的人类瑰宝形成文化污染和景观破坏则是最令人不能容忍的。 人家的国家公园为什么能百年常绿 无论是“三孔水洗”、泰山索道,还是定海被毁,都打着开拓旅游市场,或发展地区经济的旗号。那么,在市场经济非常成熟的欧美,人家又是怎么对待世界遗产的呢? 1872年,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面积达8 800平方公里的黄石国家公园在美国西部建立。由于法制不全,游人敲打石块、偷猎动物等破坏性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保存保护好自然遗产,联邦政府决定实行军管。1906年美国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全国国家公园系统。直到1916年制定国家公园法,才结束军管。国会中有国家公园委员会,总统有国家公园顾问,文化遗产有“美国历史保护顾问委员会”,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历任美国总统都把保护国家公园当作一项争取选民的政治任务来做,足见其地位。对国家公园的主要威胁是大众旅游。美国认为“容许国家公园被用于商业目的的旅游,是对国家公园的独特、珍贵财富的浪费,并且所有这类旅游都应被制止”。 美国国家公园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国家公园管理局,每年20亿美元,此外通过税费减免,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投入,1999年来自社会捐助款达23亿美元。国家公园根本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区,约有1/3的国家公园卖门票,2/3不卖门票,而门票实际上是汽车停车费,凡骑自行车和步行进入黄石公园的概不买票。 美国国家公园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和标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需要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以满足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于是一个“国家公园运动”波及全球。至今世界上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2 600多座国家公园,平均占各国陆地面积的2.6%,其中美国国家公园的保护利用始终是最好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尤其是国外游人。美国只有200多年的立国历史,但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保护单位有7万多处,而具有5000多年不问断文明历史的中国,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却只有6万多处,岂不令人汗颜! 北京比巴黎差在哪里 许多国际游客站在 * * 广场瞻仰故宫时为其碧瓦红墙、庙堂巍峨而深深赞叹,而了解北京这座古都历史的专家和老人们,却为它在过去的这个世纪里渐次消失的其他种种古都风貌而深感惋惜。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巴黎比北京做得更好。 法国政府极为重视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上,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围绕老城建新城,如巴黎,把塞纳河两岸的中心部分定为历史街道,保存了大量19世纪以前的历史建筑和原物环境,既不拆除那些低矮老旧的建筑,也不拓宽狭窄的街道,成功地保存巴黎老城的历史风貌,同时围绕老城另建新区,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二是在老城一侧或边缘建新城。如里昂、尼斯等城市的发展建设都尽可能完好无缺地按原貌保存老城,而在老城一端或边缘建设新的商业区和工业区。法国凡定为保护区的城镇建设都是如此,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风貌,成为法国国家和民族骄傲。 法国不搞人工历史景观,认为那是伪古董,“历史遗产不可再造”,“人类可以飞出地球,但再造不了历史遗产”。当我们在风景区内大搞快速交通之际,据统计,法国每年有3 100万人在进行远距离徒步旅行,占其总人口(近5 000万人)的62%。 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世界上十分出色的,不但延续和弘扬了法国传统文化,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并没有以破坏遗产为代价。
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医疗改革 政府不能“缺位” 一提起看病,不少有过此类经历的人往往能数落出一些不满意,比如药价虚高、滥开检查单、收红包、医生卖药、医患矛盾激烈等等,这几年媒体对医疗部门的“讨伐”也可谓毫不留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人们有理由用高标准要求医院和医生。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人们仍然在医疗服务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医患之间有时仍有一些激烈的事情发生。实际上,这是长期以来医患矛盾积累的集中爆发,那么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药厂是研制生产药品的企业,它不承担处方药品直接到患者手中的过程(非处方药品大部分是通过药品零售商直接到达患者手中),而这个过程是由医院来完成的,医生则指导患者对药品的使用。 药品是特殊商品,既有正面的治疗功能,又会有毒副反应,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除弊,关键在于医生对药品的指导使用。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关系,就是药厂把用药安全的责任让渡给了医生,这种责任是有风险的。 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因腹泻到医院就医,医生给他开了止泻药,又用了庆大霉素,后来这个孩子失聪了。庆大霉素是一种有副作用的药品,既能抗菌消炎,又能影响神经系统,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耳聋。法院在受理该案之后,立即展开调查,先检查这批药是不是合格产品,检查结果显示:药品合格,药厂正规,那么这个责任就有可能是医生的,医生在用庆大霉素的时候,剂量和时间是不是适当是不是有用药过量的问题最后院方败诉。法院的审理思路是很正确的,分清责任很重要。这个例子说明医生的处方劳动是有风险的。 医生的劳动行为不是一般的劳动,医生用药不是零售商的行为,而是要对症下药,对症下药就既要知道病情,又要知道药的药理作用,这种劳动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劳动。那么医生劳动的责任风险应该有补偿。 这种利益补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药厂直接给医院补偿,医院帮药厂销售药品取得批零差价或折扣。另一种是间接补偿,有三个渠道,一是药厂通过纳税的形式把利润上缴国家财政,再由财政补贴给医院;二是患者参加医疗保险,通过保险机构支付给医院;三是自费患者对医疗服务付费。 药厂生产的处方药品,通过15%~20%的批零差价给医院,这个差价是国家规定的范围,批零差价原本是商品流通领域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在这里,药品的批零差价包含有补偿医生处方劳动的含义。 医药代表常常被人们说成是推销药的,他们中的有些人想方设法与医院或医生拉关系,送红包、给回扣,这种活动变成了一种纯商业行为,所以有些医药代表的角色是扭曲的。实际上,医药代表是很必要的,关键是医药代表做什么医药代表应该是对药品的功能、作用、疗效进行宣传以及接受用药反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医生正确、合理用药的再教育。 药品到了医院或医生手里,有些医生就成了药品的零售商,不诊断就可以开药,而且开很贵的药,这种医生处方劳动的补偿和药价直接挂钩的结果造成医生的角色也扭曲了。 医生的知识和技术在现行关系中没有被充分承认,医生处方的责任风险也没有被承认,而药厂却充当了这个所谓“补偿”的角色,药厂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扭曲的。因此药厂要想得到高利润,就加价卖药。再加上流通领域的“倒”,中国县级以上医院才16000多家,而药品批发商竟然有17000多家。人要生存,无非是把药品倒来倒去,赚一些价差,药价虚高就不奇怪了。实际上,药厂的补偿不是对医生劳动和责任风险的补偿,而是对医生商业劳动的补偿,如果医院不卖药,就很难正常运转。 有人说,体制好,坏人不敢做坏事;体制有缺陷,好人不免犯错误。医生的劳动与药价挂钩,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除了少数医院外,大小医院都在卖药,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销售行为,这就不单纯是医生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是体制带来的弊端。 眼下医疗体制改革呼声最高的要算“医药分家”,医和药在技术上和治病功能上是必须结合在一起的,不可能分离,两者必须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是在价值补偿上,在经济利益上,医和药不宜搅和在一起,应该分开。 药是物质产品,是企业生产的,企业就是要营利,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医疗服务是一种劳务产品,多少带有社会公益服务的性质,应该是以非营利为主。应该通过药厂纳税的形式实现再分配,而不宜在经济利益上,让药厂与医院直接接轨。以药补医,自然会出现许多消极和不规范的现象。 医药要分开,前提是承认医生的劳动价值,尊重医生的劳动,让医生的知识和技术值钱。要承认医生的处方劳动。如果医生开一个处方,不管药贵还是药贱,都有处方费,而且这个处方费是与劳动挂钩,并不是与药价挂钩,那么医生的行为就会比较规范。承认医生的处方劳动,不管处方里开1000元的药,或1元钱的药,都要给医生统一的规范的处方费。而且处方的价格要反映医生的医术、诊断的劳动付出和责任风险。医生的诊断是要对病人的病情做全面的分析,之后要对症下药,要考虑疗效,还要尽可能避免毒副作用和药物反应。因此这张处方要承担风险,药不能乱开,同时要达到预期目的,而不是考虑开多少药能赚多少钱。医生要考虑对症的问题,而不是药价的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对价下药。当然医生的劳动可分出档次,这样由社会承认医生的价值和风险,医生的行为就不会被药价扭曲。 “红包”曾是让患者提起来就恨的事。治理“红包”可以三管齐下,一是医生不该拿。患者毕竟是弱势群体,医生至少在上班的时候是健康人,而且又是有医疗技术的人,因此医生不能在病人头上动脑筋。第二是医生不敢拿。法制要严,绝不姑息。第三是医生不必拿。就是让医生有与他的技术劳动和承担责任风险相当的高薪,这样医生就不必拿。 这些年,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患者对医疗服务还是有太多的不满意。改革也像治病一样,不能光治标,还要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