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有以下程序:
void fun(int *a,int i,int i)
int t;
if(i<j);
t=a[i];a[i]=a[j];a[j]=t;
fun(a,++i,--j);

void main()
int a[]=1,2,3,4,5,6,i;
fun(a,0,5);
for(i=0;i<6;i++)
cout<<a[i];

执行后输出结果是( )。

A.6 5 4 3 2 1

B.4 3 2 1 5 6

C.4 5 6 1 2 3

D.1 2 3 4 5 6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采用递归函数的方式将数组中的元素进行倒置,正确答案为A。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禁运条款的制订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罗斯福选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