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蔬菜食品类 | 日常用品类 | 服装衣饰类 | 家用电器类 | |
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 1.43 | 2.32 | 6.43 | 5.94 |
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 1.12 | 1.55 | 4.52 | 8.04 |
A.地价
B.集聚
C.交通
D.市场小题2: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 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小题3: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题目分析:
小题1:居民购买蔬菜食品类的出行距离最小,说明销售蔬菜食品类的商店接近居民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因此,影响该类商品销售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故选D。
小题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居民服装衣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小,一方面说明服装销售网点增加,更接近居民;另一方面说明服装商场种类多,居民就近可以购买到所需商品;而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不会使出行距离变短;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会使出行距离增大。故选C。
小题3: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而家用电器类商店位置没有变化,会使居民购买家电的出行距离增大;家电商场的布局集中,集聚在商业区,而距居民区较远,会使居民出行距离增大;而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只影响家电类的消费数量,而不影响居民购买的出行距离;家电商家地租的支付能力提高,只影响的是经济效益,而与居民购买的出行距离无关。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