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严复对中国教育近现代化发展的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

严复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近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下从严复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目标模式、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以揭示其在推动中国教育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1.逻辑起点——教育救国严复把“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他指出:中 * * 屡遭列强侵略,已濒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所以必须变法。但他又认为,“惟不可期之以骤”。“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救国论”是严复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2.目标模式——德智体“三育论”严复的德、智、体“三育论”导源于近代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著作《教育论》。“三育论”即“鼓民力”、“开民智”和“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提倡体育,使国民有强健的身体。所谓“开民智”,就是要全面开发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其核心是改革科举制度,讲求西学。所谓“新民德”,主要是改变传统德育内容,用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培养人民钟爱国家的观念意识。严复在国家危亡的严重关头,希望通过改革教育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以实现救亡图存,进而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反映了他对教育作用的高度重视和评价。他提出的德、智、体三育兼备的教育目标体系,无论就其结构要素,还是各育的内容而言,都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模式。 

3:途径方法——中西贯通 

(1)批判旧学,引进西学严复认为在八股考试主导下的封建教育不仅不能启迪人的智慧,反而“适足以破坏人才”。要使德智体的三育模式得以实现,发挥教育在改造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批判封建旧学,积极地向西方学习,以促进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2)比较中西学风,指出新的思维方式严复通过中西学风对比,对中国传统学风进行了反省和批判。他认为传统学风和近代科学精神的格格不入,不利于西学的广泛传播,希望通过思维方式的训练来改变这一学风。他翻译《穆勒名学》和耶芳苏的《名学浅说》正是出于这一想法, 

(3)提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倡导中西贯通1902年严复发表的《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鲜明地表达了“体用一致”的观点,提出了要构建一种融会中西、兼备体用的新文化体系的设想。通过对严复教育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严复的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的近现代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第一,严复从教育救国的逻辑起点出发,不仅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落后、褊狭及其危害,为废除、摧毁旧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无人可比的批判与启蒙的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给人们提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强国之本的“本”不在物而在人,在于教育陶铸和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严复力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救国主张,并通过批判旧学,废除科举制,引进西学,倡导近代科学教育,构建先进的教育体系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途径,达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宗旨,从而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二,严复在高度关注正式教育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妇女教育和留学教育,将之视为正式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严复主张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在充分吸收西方先进学制的基础上综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具有层次分明、门类齐全、重点突出的特色,与传统的单一的儒家教育形成鲜明的对照,适应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对本世纪初中国新学制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严复的“德智体三育论”和“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等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并初具理论形态,这就使他能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