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并分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对这一制度出现的影响。
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最早称强迫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里所说的义务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每个人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二是家长、厂主、师傅等有承担子女、工人、徒弟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可能的义务。由于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因此带有强制性。义务教育有免费与不免费之分,这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关,如最初的强迫教育并不是免费的。
1.“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它的最终建立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主要表现在:
(1)它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每个人有接受一定程度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人类社会对学校教育需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学校教育不只是对少数人是必须的,而且对每一个人都是必须的;接受初等义务教育不仅成为每个人的权利,而且成为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给子女接受教育不再只是家庭的私事,而是社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这种从少数向全体、从权利向义务、从家庭的私事向社会的公务的转化意味着人类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个趋向自身成熟,并对社会、人生诸方面产生广泛、持久影响的阶段。
(2)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提高了。由于人人都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这就使学校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影响,使学校与社会上海一个家庭,与社会各方面、各部门都发生联系,同时也使学校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全部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此外,初等义务教育制的实现,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的培养发生了联系。
(3)学校教育对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它使初等教育普及,并为中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基础和提出厂新的需要,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管理形式的革新也成为势所必然。教育实践的发展又成为推动教育理论发展的强大力量。可见,“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建设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不仅在总体上,而且在每一个学校中;不仅在实践中,而且在理论上。然而,这种积极的效应是在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才显现出来,并得到公认的。在义务教育法最初推行期间,曾受到过多方面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些当时知名的教育家)。
2.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对义务教育(强迫教育)制度出现的影响义务教育法最早在德国提出。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被视为义务教育立法的开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各国陆续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并不意味着义务教育的实现,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享受同样水平的初等教育。资本主义国家义务教育由法律变为现实大约都在19世纪的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先后经历了50~100年的时间。中国第一次为强迫教育立法出现在清末《强迫教育章程》(1906年)中。而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才被视为新时期教育立法的真正启动。通过“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出现深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后者直接制约着“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出现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1)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对“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出现起着推动作用。从17世纪到19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义务教育发展迟缓。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不仅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要求提供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使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认识到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开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制度的建设。到一战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义务教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使得义务教育出现了新的特点,即要求教育机会均等。为了提供机会均等的教育,各国纷纷延长其义务教育的年限,开始向普通教育的两头(学前教育和中等甚至高等教育)延伸。
(2)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但对“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出现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它们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领它们遵循一定的轨道前进。强迫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诞生,直接根源于近代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对立的教派为争夺教民,都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后,资产阶级一方面谋求从教会手中夺回教育权,另一方面又利用普及教育,在国民中培养民族主义情绪。为此,各国便逐步颁布了一些强迫教育的法令。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教育逐步实现了世俗化和国家化,经济的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如印刷业、造纸业的发展就为大规模学校教育提供了出教科书的可能。同时,资产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也需要争取工人,再加上工人阶级为争取受教育权而不断奋争,这些因素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实施普及的国民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使得从前义务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诞生之初就明确规定:“对17岁以下的全体男女儿童,实施免费的和义务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这就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已经摆脱了资本主义狭隘的阶级眼光,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公民,义务教育的民主化趋势逐步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