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不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则悬浮.小杰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奥秘,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1)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小杰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重______N,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c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计算出金属块所受浮力为______N.

(2)分析数据可知,当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物体重力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下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杰用手将与该金属块体积相同,重为0.12N的木块浸没在水中,该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小杰放手后,木块将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答案

(1)由图甲知,物体的重力G=2.2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拉力F=2N,所以F=G-F=2.2N-2N=0.2N;

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0ml,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40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

FgV=1.0×103kg/m3×9.8N/kg×20×10-6m3=0.196N;

(2)当物体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3)木块的体积与金属块的体积相同,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也相同,为0.196N,木块重为0.12N,小于浮力,所以放手后,木块将上浮.

故答案为:(1)2.2;0.2;20;0.196;(2)小于;(3)0.196;上浮.

材料分析题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商讨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从国内看,“包容性增长”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视野看,“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不仅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材料三:2010年10月6日,温 * * * * 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致辞中说:“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我国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伍题 B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