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高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10m,基底附加压力为280kPa,基础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系数见附表。初勘探明地下水位埋深3m,地基土为中、低压缩性的粉土和粉质黏土,平均天然重度为γ=19kN/m3,孔隙比为e=0.7,土粒比重Gs =2.70。问详细勘察时,钻孔深度至少达到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 ()(水的重度取10kN/m3)

A.24m

B.28m

C.34m

D.40m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9条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

采用试算法,假设钻孔深度34m,距基底深度z=34-10=24m。

计算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水下部分用浮重度

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3×19+31×10=367kPa

计算34m深处的附加压力,z=24m,查表得ai=0.26

附加压力=Poai=280×0.26=72.8kPa

附加压力/有效自重压力

,小于20%,满足要求。

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控制性钻孔深度往往由变形计算深度控制。确定变形计算深度的方法有“应力比法”和“沉降比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采用沉降比法。但对于勘察工作由于缺少荷载和模量等数据,用沉降比法确定钻孔深度难以实施。过去的办法是将孔深和基础宽度挂钩,虽然简单,但不全面。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采用了应力比法,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本题首先应判断地基土的压缩性,题干给出的条件为中、低压缩性土,然后假设钻孔深度,分别计算有效上覆压力和附加压力,并进行比较,直到满足“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条件。计算中需注意钻孔深度要加上基础埋置深度(题干给出为10m)。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