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13分)“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4分)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4分)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3分)

答案

(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分)

(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2分)

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2分)

(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2分)

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2分)

(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中国文化的个性;

中国当代的改革,必须走渐进式发展道路。    (3分)

选择题

(2009.南昌测试)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以“大部门体制”为突破口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六次机构改革的序幕。据此完成9-11题。

9.根据“大部门体制”改革方案,将同家发改委、因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分别负责的有关工业管理职能整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一做法 ( )

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②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④有助于权利的集中统一,打造强势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媒体称,此次机构改革,建设满意政府的关键之一是加强依法行政。而要加强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 ( )

①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②提高政府参政议政水平

③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制 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过去,我国政府部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交叉不清的问题,影响政府履行职责,出现“政出多门”、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本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探索“大部门体制”,即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率。这说明,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在于 (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有序,可以提升整体功能

C.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