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化工厂原料和中间产品有火灾、中毒危险,最终产品是氯气。上级单位要求化工厂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任务交给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独自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三个月编好后交给厂长甲,厂长甲看后做了如下批示:
1.发生事故后先保重要设备再抢救人员,符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担任,符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发生事故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
4.发生事故后由厂长甲向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程序合理、清晰。
5.应急设施设备评估合理。
厂长甲即令打印下发执行。之后,厂长甲要求主任丙组织一次演练,主任丙编制了演练步骤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的空地上:
第一步:打开氯气库房大门并打开一瓶氯气,使少量氯气释放到空气中。
第二步:参演人员C、D在氯气库房门外假装晕倒。
第三步:有人发现事故后先到厂调度室报告。
第四步:外部救援组织进厂实施抢险救护,救助中毒人员。
第五步:110、119、120救护车等到场后将中毒人员送到医院。
第六步:外部救援力量赶到现场,进行救护抢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有哪些不正确的做法。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不正确的做法有: (1)事故应急预案仅由调度室主任丙一人制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后仅由厂长批示后就下发执行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事故应急预案应该由生产、安全、技术、工会等部门成员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共同制定。 (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好后应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后才由厂长批示下发执行。

问答题
多项选择题

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抢劫罪、走私罪和强迫交易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于2008年11月1日拘留犯罪嫌疑人张某,张某提出聘请律师,公安机关以涉嫌黑社会犯罪为由拒绝了张某的要求。2008年12月6日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张某,由于案情重大,经上级人民检察院的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公安机关于2009年5月1日侦查终结,向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检察机关认为部分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补充侦查。补充侦查完毕后,人民检察院仍认为张某涉嫌走私罪证据不足,迟迟不提起公诉,在公安机关的催促下,于2009年11月1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请分析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犯罪嫌疑人张某在侦查期间的拘押期限,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有明确规定,下列说法符合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有( )。

A.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侦查羁押期限可以重新计算,但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

B.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补充侦查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C.由于张某一案属于重大、复杂、取证困难且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所以可以在法定正常情况下3个月的侦查期限基础上再延长4个月

D.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时,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5日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