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协约国”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20世纪20年代,法国为寻求安全保障、建立欧洲霸权、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而与比利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五国建立的军事政治联盟。同盟由一系列双边同盟条约组成,形成了一个以法国为盟主的、以维护凡尔赛体系为主要曰标的军事同盟体系。其目的是遏制德国对法国及其东欧盟国的侵略,使西部德法边界以及东部德国与法国东欧盟国边界得到“安全保证”。但是,参加这个同盟体系的国家虽多,却因军事力量不强而不能发挥效力。1939年“小协约国”在法西斯德国侵入捷克以后解体。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据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记述,昔日的永乐大钟,日供六僧击之,“昼夜撞击,声闻数十里,其声宏宏,时远时近,有异他钟”。如此美妙绝伦的钟声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从外表上可以明显看出,大钟的钟壁上下厚度不同,钟腰的厚度是94毫米,而钟口的壁厚是185毫米。测音表明,不同厚度的各个部分,都会产生相应的频率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这众多分音的汇集就是一首雄伟的交响曲。

加上永乐大钟合理的合金成分比率,优雅钟声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明永乐大钟的成分中含铜 80.5%、锡16.4%及少量其他元素。当含锡在16%左右时,就能保证钟体强度、韧度适度,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若含锡量过多或太少都会使钟声余音减短,那么就无法欣赏到永乐大钟闻声数十里的悠长钟声了。

同时还发现,永乐大钟的正下方,由一个直径4米、深0.7米的八角形地坑,它不单方便人们仰视大钟内壁,还有为钟声散音的功能,与现代舞台前乐池的声学作用异曲同工。

三管齐下方才造就了永乐大钟举世无双的完美音质。那么,明朝的能工巧匠是如何设计出这令人叫绝的声场呢

中国古钟千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有其自成一派的风格样式。中国钟的基本形状是钟声高度与口径之比在 1:0.7左右,西洋中则在1:1左右。中国钟用钟杵从外壁敲击,而西洋钟用钟舌从内部敲击,因而发出的声音比中国钟更加急促、高昂。

通过物理分析,钟声产生于撞钟引起的振动,而钟声的强弱、高低、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的形状和材质。钟壁厚则钟声沉闷,反之清脆;钟体短而口径大则钟声消失得比较快,反之悠长。永乐大钟上端闭塞、下端钟口开放,形成钟顶小、钟腰细、钟身长、钟口外张似喇叭。当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使各分音的频率恰当,产生拍频现象。此外,成分分析的结果告示我们,永乐大钟的合金成分比率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六齐”大致相符。

根据本文,以下因素中能最有效保证钟声余音幽远的是()。

A.适度的含锡量

B.微小的杂质含量

C.钟体的高度

D.钟壁的厚度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