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条件]
·某山坡上有一块建设场地,等高距为1m,在场地内做一处台地,其用地红线范围为ABCD,场地状况如图4-3-6(a)所示。
·设计地面标高为50m,挖方地段做1:1护坡,填方地段设挡土墙。
[任务要求]
·画出用地红线内的边坡范围,并标注相应尺寸。
·根据设计要求,绘出挡土墙的位置,并标注相应的尺寸。
·根据作图,在下列单选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题目]
参考答案:
解析:[解题方法]
1.确定填方区和挖方区
观察场地地形,场地自然地形标高为46.00~58.00m,地势北高南低,用地西侧坡度陡而东侧较缓。因为场地设计地面标高为50.00m,则在自然地形标高为50.00m的等高线以北部分为挖方区,以南为填方区。
2.设置填方区挡土墙
在地形图中找出自然地形50m等高线,因为50m等高线以南部分均低于50m,应用土方填充达到50m标高,所以必须设置挡土墙,以防后填的土流失。分别从50m等高线与西侧和东侧地界限的交点M、N向南布置挡土墙MDCN,如图4-3-6(b)所示,ME)长度为8m,CD长度为20m,CN长度为6m,其总长度为8m+20m+6m=34m。所以选择题第3小题应选答案D,第4小题应选答案C。
3.设置挖方区护坡
我们用“平行线法”来设计场地的护坡。
首先要明确,护坡上的等高线存在的规则:护坡上每一条等高线一定是自我闭合的,或者与原场地同高程的等高线相交。否则就是错误的。
场地高程50.00m和护坡等高线51.00的垂直距离为51.00m-50.00m=1.00m,由于护坡坡度为1:1,根据坡度公式,得到场地边缘线和护坡等高线51.00的水平距离为1.00÷(1:1)=1.00m。
在场地外,距AB边缘线1.0m的水平距离做AB线的平行线,即护坡等高线51.00在AB附近的位置。同样分别从AM、BN边缘线向场地外距其水平距离1.0m处作它们的平行线,这些平行线互相交于A1、B1两点,此时护坡上的等高线51.00与原地面等高线51.00相交于M1、N1两点,那么在低于等高线51.00的地方就不会出现护坡的等高线51.00,即护坡的等高线51.00在交点M1、N1处截断。如果在低于51.00等高线的地方继续连接坡面上的等高线51.00,相当于把低出51.00m的地面进行了填土,增加了大量施工工作量和大量土方量,因此应保留原地面状况,以同样的原理求得其他护坡等高线。连接M1、A1、B1、N1得到护坡等高线51.00的位置。
同样,在场地外侧,距AM、AB、BN边缘线2.0的水平距离分别做它们的平行线,与原地面等高线52.00相交,截断标高低于52.00m的部分,即得到护坡等高线52.00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在场地外侧依次做等高线间距为1.00m的平行线,得到护坡等高线53.00、54.00、55.00、56.00、57.00、58.00的位置。连接护坡等高线与原地面等高线的交点,得到护坡的范围线,如图4-3-6(c)所示。
4.阳角处理
为了方便施工和养护,阳角常常可以处理成圆弧的方式。以B点为圆心,以3m为半径作圆,与等高线53.00相交于点F。分别以A、B点为圆心,以4m为半径作圆,与等高线54.00相交于E点、L点。以A点为圆心,以5m为半径作圆,和等高线55.00相交于J点。用同样的方法,以A点为圆心,依次以6m、7m、8m为半径作圆,与等高线56.00、57.00、58.0O相交与H点、K点、G点。连接护坡等高线与原地面等高线的交点M、E、J、H、K、G、O、P、L、F、N,得到护坡的范围线,如图4-3-6(d)所示。看图可知,A点北向边坡距离北侧护坡边界线的距离为8.00m,所以选择题第1小题应选C。B点北向边坡距离北侧护坡边界线的距离为4.00m,第2小题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