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麻城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人士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所以,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贴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杜诗中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对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中可以看出袁宏道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B.南宋诗人大多数在诗歌创作中仍遵循“忧国忧民”是诗人职分的原则。

C.“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这句诗表明袁宏道认为杜甫以后诗歌多为儿戏之作。

D.明代大多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仍遵循“忧国忧民”的原则,袁宏道认为这也是事实。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详解] “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意思是,老杜以后诗中忧国忧民的情绪写滥了,不是指认为杜甫以后诗歌多为儿戏之作。)

问答题

某外商投资企业2005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5000万元,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等支出共计10500万元。该企业当年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地方所得税税率3 %,且没有尚未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税务机关在核查其申报纳税资料及其相关账簿资料时,发现企业有如下业务记载:(1)管理费用中列支了交际应酬费60万元和用于装修办公楼的装饰材料价款30万元;(2)支付给总机构的合理的管理费用100万元,支付给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40万元;(3)转让一处房产,账面原价5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发生清理费用5万元,取得转让收入240万元。该业务企业未入账处理;(4)6月份购入空调三台,价税共计2.4万元,全部计入了“管理费用——办公用品”(税法规定,不考虑残值,折旧年限5年);(5)企业“应付账款”明细账上有40万元未付款已逾两年半,一直未与对方发生联系;(6)企业接受货币捐赠50万元,全部计人“资本公积”;(7)该企业在A国的分支机构取得税后利润225万元,已在A国缴纳了所得税75万元(均以人民币计)。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每问均为共计金额:(1)计算2005年该企业交际应酬费扣除限额;(2)计算2005年该企业支付给总机构的费用可以扣除的金额;(3)计算2005年该企业转让房产的收益;(4)计算2005年该企业从A国分支机构取得税后利润补交的税额;(5)计算2005年该企业境内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6)计算2005年该企业应纳税额合计。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