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16-120题。

2008年,陕西省全省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852.1万亩,较上年增长4.4%。总产量稳定增加;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园林水果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
类别2008年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1150.90万吨7.8
棉花产量10.07万吨12.2
油料产量49.46万吨26.4
油菜籽33.35万吨23.7
烤烟产量7.14万吨28.5
蔬菜产量1067.12万吨15.0
水果总产量1246.97万吨10.9
园林水果1067.67万吨13.6
苹果745.51万吨6.3
茶叶产量1.60万吨11.3

2008年,各农产品分类大类中增长率第三高的是:

A.油菜籽产量

B.园林水果产量

C.蔬菜产量

D.棉花产量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各农产品分类大类中增长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烤烟产量比上年增长28.5%,油料产量比上年增长2614%,蔬菜产量比上年增长15.0%,应选择C。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说 “帘”

陈从周

  ①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得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②“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因帘产生了许多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我说,帘与恋音通,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③“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但就湘帘、竹帘来说,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几乎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

  ④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见。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⑤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建成,邀我小住,窗上装有竹帘,这迷人的山居,添上这迷人的帘影,不愧为出于大师手笔。他对中国文化是有深厚的感情,小至一帘,也不肯轻易放过。我在录音机中放出了昆曲《琴挑》,华文漪那句“帘卷残荷水殿风” 的唱词,正仿佛帘动风来,客中寻趣,我则得之了。

  ⑥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1、文章第③段提到了“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和“闷人的塑料窗帘”,这两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中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深厚的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请从内容表达和艺术效果这两方面来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