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陆秀夫,字君实,宋楚州盐城人,理宗端平三年生。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合,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属井澳(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海中岛屿)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厓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改动。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1)死亦我所恶(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3)诸僚属多亡者( )
(4)王以惊疾殂( )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土墙凹凸处(沈复《幼时记趣》)
B.故不为苟得也 扶苏以数谏故(司马迁《陈涉世家》)
C.孟之徒恒百余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D.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 遂逐齐师(《曹刿论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
4.乙文陆秀夫的事例可作为论据来证明甲文的观点 。这个事例同样也体现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 , (《过零丁洋》)的生死观。
5.结合乙文谈谈陆秀夫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