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4分)当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时,中国的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纷纷提出各自的不同救国方案。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李鸿章

材料三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四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

材料五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陈独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怎样付诸实践?(4分)

(3)材料三的“变”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现?又是如何实践的?(4分)

(4)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主张?他是如何实现他的主张的?(4分)

(5)材料五体现了陈独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为此他是如何做的?(4分)

(6)以上材料反映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在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主流是什么?(4分)

答案

(1)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1分),思想启迪作用(1分)。

(2) “材料”: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分)实践:洋务运动。(2分)

(3)表现:主张君主立宪制;(2分)实践:1898年发动维新变法运动。(2分)

(4)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实现: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2分)

(5)思想认识:国民思想愚味无知。(2分)实践: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2分)

(6)演进:器物——制度——思想文化。(2分)主流:救亡图存。(2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