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要评述文德尔班的普遍价值的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①文德尔班的普遍价值的理论主要是依据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学说——康德的伦理学,他的普遍价值不外就是康德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的“绝对命令”。康德认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应当这样”行动,按照“良心”原则行动;文德尔班的估价的最高标准也是“应当如此进行估价”,按“良心”的原则进行估价。文德尔班的普遍价值标准类似康德的伦理学标准。他指出:“我们认为这种伦理学规则是凌驾于个别人的个人感情之上的东西。众所公认的标准是一种正确的标准,个人的决定必须服从它,必须与它一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心的心理学性质,它是一般意识在个别人中的声音,我们由之而引出个人对它的服从规律。”

②康德的伦理学最后把承认上帝当做是道德行为的保证。弗莱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者也同样如此。文德尔班说:“我们相信存在着人类进行估价的绝对的标准……这种相信是以我们具有超越的理性秩序的特权这个假定为基础的。只要我把这种秩序看一个较高的实在的心灵的内容……那它们就必须看做是一个最高的理性、即上帝的内容。”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不大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共同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之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绝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海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20世纪70年代末,“址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分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

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