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


材料1:据法国《世界报》报道,在从1992年至1997年末这一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以各种形式向俄罗斯提供了495.8亿美元的贷款。另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在此期间,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双边关系向俄罗斯提供的信用贷款为700多亿美元。根据俄官方数字,现在俄罗斯外债为1400亿美元,扣除苏联时期约800亿美元的旧债,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新债余额大体为600亿美元,与上述数据大体吻合。据估算,如果把各国政府和企业向俄罗斯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各种贷款和援助加在一起,大约共1000亿美元。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即使如此,也只为激进民主派在经济转轨之初预想的3000亿美元的1/3左右。这说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援助并不像激进民主派设想的那么慷慨。
——《东欧中亚研究》
材料2:继在莫斯科俄美签署了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关于新型战略关系宣言之后,5月28日俄美两国领导人又与北约18国的首脑聚会意大利罗马共同签署了《罗马宣言》,决定正式成立北约一一俄罗斯理事会,以便在平等合作的机制下,共同协商、制定和实施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涉及相互利益的问题的决议;5月29日俄罗斯和欧盟首脑会议在莫斯科结束。双方签署了关于俄欧关系、加强双方政治和能源对话、维护欧洲安全及调解地区冲突等问题的五项联合声明。5月29日至30日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会议也在摩尔多瓦举行,独联体12个国家在面对北约不断东扩的新形势下,通过协商探讨推动独联体国家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不久之后(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还将在圣彼得堡召开。
——《联合早报》
材料3:2002年4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例行会议。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五国的外交部长和乌兹别克斯坦副外长就制定“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法律文件…一“上海合作组织” * * 进行了磋商,以进一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合作。
5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也在莫斯科会晤,并就如何落实各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进一步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今年6月初,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会晤。
——《联合早报》
“客观现实是俄国所需要的大批投资和新技术今天只能来自西方。不论我们是否喜欢,美国在这方面起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西方将对俄国保持防范的倾向”。因此,“俄罗斯不可能在北约中占有平等地位”。“美国和日本都不会主动协助俄国提高在亚太的作用”。西方不可能向俄罗斯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投资来帮助它彻底摆脱经济危机,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主要只能依靠俄罗斯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鉴于俄罗斯的历史、地理及文化特点,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强大,而俄罗斯暂时还没有找到南方和东方的天然盟友,它的长期目标应当是同从美国到日本的北线建立起稳定而现实的伙伴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
材料4: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俄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总结三年来所做工作,全面阐述俄国内外方针政策。
在谈到联合国的作用时,普京说,联合国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全能机制,必须要保留”,他指出,尽管联合国通过的决议不是所有国家都喜欢,但国际社会没有另外一个能替代联合国的组织,因此应该保留联合国。
普京特别强调了俄加强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重要性,他说,“俄将独联体空间看做是俄的战略利益范畴,独联体国家也把俄看做是其国家利益区域。”
在谈到俄军队改革问题时,普京宣布,到2007年,俄军将建成一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陆军、空军、空降兵和海军部队。
——《人民日报》
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4,你怎样理解普京所说的“俄将独联体空间看做是俄的战略利益范畴,独联体国家也把俄看做是其国家利益区域”

答案

参考答案:俄罗斯普京政府十分重视与独联体的关系,独联体也离不开俄罗斯。历史上,俄罗斯和独联体共同是前苏联的组成部分,现在独联体大部分国家与俄罗斯接壤,对俄罗斯来说,地缘政治意义非常重要,关系到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安全。对于独联体来说,可以从俄罗斯得到政治安全保障,在俄有重大的经济利益。不论是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现实上看,独联体和俄罗斯有着共同的利益,它们的关系十分重要。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材料二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 (4分)

(2)材料二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2分)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三,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8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