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1.根据以下所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2.观点正确,结构完整,语言规范;3.文中不得出现任何个人信息,否则试卷作废。材料1: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要以最坚决的决心、最快速的行动、最果断的措施,尽快将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建立起来、有效运转起来。——摘自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2:2009年5月21日中午12时31分,有网友在“天涯社区”论坛的“天涯杂谈”发表了一篇题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直接用替换键搞定,我无语了》的帖子,称东北财经大学2005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袁新的硕士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系抄袭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曾康宁的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经调查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5月27日做出决定,抄袭者袁新被撤销硕士学位,收回已发放的硕士学位证书。材料3:江西萍乡市芦溪县人民医院一位护师2006年11月申报副主任护师职称,为满足参评条件——须有1篇国家级或2篇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发表,她陆续向《中国临床医药研究》《中国医药指南》缴纳了共850元的版面费,发表了2篇不足2000字的论文。
参考答案:净化学术环境,打造健康学界 近年来,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利用手中权力获得名不副实的学位、证书、更多学术成果,以行贿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经费、奖项,侵吞、挪用科研经费等学术腐败的新闻已屡见不鲜,从一般高校到名校,从学术界到商界政界,从学生到普通教师、博导,从学术研究人员到社会各界“精英”,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应为净土而不当有利益纷争的学术界也沦陷成为腐败现象的多发之地?学术腐败是学术界自内而外的自我繁衍所产生还是非学术界自外而内的渗透腐蚀所致?究其原因,既有滋生腐败的内部温床,又有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 就内部而言,首先,学校、研究所等教育科研机构职称评定强制要求一定数量和级别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导致纯粹的学术研究人员不仅不能争取更大的生存利益反而可能连既有利益都无法保全,另一方面导致诸多醉心于权势和金钱利益的非纯粹学术人员见利忘形、恣意追逐。其次,在物质文化生活要求日益高涨的今天,相较于其他职业人员,科研人员的纯工资收入实在不高,以致出现为了另谋经费而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腐败现象。以上已成为界内常态化的现实,这不得不让人徒增无奈。这些内部因素所导致的现实结果就是在生存利益面前,诸多纯粹学者不得不折腰;在利益的驱使下,诸多非纯粹学者竞相追逐,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 就外部而言,学术界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势力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等级划分制度,相应地,其中的行政领导也随之被冠上大小不一的行政级别帽子。行政体制下办教育、搞研究,政学一体,甚至以政统学,行 * * 力对学术界的干预导致学术领域的基本独立性的缺失,以致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痛斥中国学术界“不是做学术,是玩权术”。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急功近利的思想恣意蔓延,学术研究人员为了逐利而造假、抄袭,非学术研究人员则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染指学术界为自己添“光环”。 被视为净土的学术界的腐败,可以说比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学术界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领域,它担负着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关系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它的腐败直接标志着学术道德的沦丧,为人师者师德和人格的缺失,不仅会贻误后代,破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损害国家良好的文化形象,更会导致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丧失,从根源上影响大众道德信仰的树立和人格的健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术界来讲,如果连文化传承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使命尚且不能完成,更毋庸说树立良好的国际文化形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了。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地位的学术界,它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必须追求的,也是我们必须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