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3月3日,美国有影响的《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对美国国务院在最近公布的《2004年国别 * * 报告》中故意回避美国存在的 * * 问题提出批评。同日,俄罗斯《报纸报》对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4年美国的 * * 纪录》报告予以肯定,认为揭露美国广泛存在侵犯 * * 的事实“证据十足,有说服力”。美、俄两国的媒体对美国公布的国别 * * 报告和 * * 状况的批评和反应是世界舆论看法的缩影。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3月7日 材料2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安全,就不能无视其他国家发生的各种冲突和侵犯 * * 的行为。这种想法旨在确立和传播自由、法治、 * * 和社会开放等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得到传播会令我们感到安全一些。防御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传播我们的价值观。这就是为何我们的职责是将伊拉克和阿富汗重建成一个稳定民主国家的原因。 ——摘自2004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的演讲 材料3 不久前,布什在其就职演说中,强调第二任期中的主要目标要在全世界推广民主和自由,结束“暴政”,并将加强推进“ * * ”和“民主”的力度。但是美联社日前公布的一份民意调查发现, 84%的法国人、78%的德国人、76%的加拿大人、66%的英国人、超过一半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人以及许多亚洲国家的民众认为,美国不配担当“民主传播者”的角色。该调查还发现,在美国也有 53%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不应承担这一角色。这对美国不啻是一副清醒剂。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3月7日 请结合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1和材料3,分析美国 * * 外交不得人心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美同 * * 外交的实质和结果。 选做题Ⅱ 材料1 去年10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就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签署一项联合宣言。中国还成为第一个加入东盟《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承诺放弃在该地区使用武力。中国和东盟还一致决定在2005年将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55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摘自香港《南华早报》2004年1月30日 材料2 入侵伊拉克的决定夸大了欧洲与美国的分歧。但这些分歧已经开始扰乱大西洋两岸关系,而且比冷战结束时更严重。当美国和欧洲把苏联作为共同敌人时,它们没有工夫大过仔细地研究这些基本分歧。现在,这些分歧变得比原来明显得多。——摘自《洛杉矶时报》2004年6月14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政策及应对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举措。 (2)分析冷战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与冷战时期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解析:选做题Ⅰ (1)美国 * * 外交正在全球范围内遭受越来越多国家的反感和反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国每年以 * * 卫士自居,给世界各国的 * * 状况“打分”,这实质是将美国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自封 * * 法官,这完全是沐猴而冠。其次,美国强行推销美式价值观和 * * 观,无视别国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世界上有50多个最为贫困落后的国家,数以十亿计日收入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他们一再呼吁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国等富国更慷慨一点,但是美国一年的对外援助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并且对外援助是有条件的。 (2)美国长期以 * * 卫士自居,打着“ * * 高于主权”的旗号,宣扬“人道主义干涉”理论,否认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 * * 。其实质是利用 * * 问题干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是利用 * * 问题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促进普遍 * * 必须考虑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主权高于 * * ,如果丧失主权,人民就会失去最起码的 * * 。在2001年5月3日联合国 * * 委员会进行的改选中,以“ * * 卫士”自居的美国被这个由它创立的机构毫不客气地扫地出门。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国家对美国近年来将本国的 * * 标准强加于别国,借 * * 搞霸权的憎恶。 选做题Ⅱ (1)由中国处理与东盟关系的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政策近年来有进一步的发展,即由原来的“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发展为现在的“睦邻、安邻、富邻”。“睦邻”是指政治上互谅互信,和睦共处;“安邻”是指安全上互商互让,谋求和平;“富邻”是指经济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这种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有利于中国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积极发展并参与同东盟组织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经济和政治组织的关系,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典型表现。 (2)冷战前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集团一直奉行“遏制”社会主义的战略,并辅之以“和平演变”的政策。这一战略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已经得手。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内容和形式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间交往趋于正常。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接触”战略,并致力于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发展正常的国家间关系,从对抗走向竞争共存。当然,西方国家仍然存在敌视中国的势力,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主张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遏止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