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AB路段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该路段全长105km,设计速度100km/h,有8个互通式立交,采用封闭式收费,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全线设8个匝道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室有人值守进行收费管理,设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并且在监控中心值班大厅进行收费和监控的集中监视和控制。
收费站(包括车道计算机等)、收费分中心、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都是独立的局域网,并相互连接组成广域网。
该工程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重点考虑土建、管道、房建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施工顺序及工艺的内容。
事件2:为了争取施工时间,当监控分中心的大屏幕投影机到货后,施工人员马上在现场开箱,并对其规格、数量进行了检查,随即进行了安装。
事件3:在施工中,业主要求承包商完成一个合同中没有的基础施工项目,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拟就此协商计价。
事件4:在监控、收费、通信系统的安装和单体测试完成后,随即准备进行系统调试和交工。
[问题]

事件3中的基础施工项目是否可以采用计日工计价说明理由。并列出在施工合同中的三个计日工表名称。

答案

参考答案:事件3中的基础施工项目可以采用计日工计价。因为是业主新增加的项目。在施工合同中的三个计日工表名称:劳务、材料、施工机械。

阅读理解与欣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齐王纳谏(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臣之妻臣(偏爱)

    B、能讥于市朝(指责)    臣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C、今齐地千里(指齐国的地方)     时时而进(偶而) 

    D、邹忌八尺有余(指身高)    群臣吏民,有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入见威王    皆于齐 

    B、吾与徐公美    徐公来,视之

    C、王之甚矣    林见窥之

    D、自以为不如    以为妙绝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他也“窥镜而自视”,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之中,于是,就“入朝见威王”,劝威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B、邹忌的讽谏是从生活小事出发,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

     C、邹忌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之后的反应是“忌不自信、暮寝而思之”说明了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人。

     D、本文记叙的是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4、翻译下列句子。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