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6
某设备安装项目资料如表8-3所示:
       表8-3

工作名称 A B C D E F G H
持续时间 2 4 10 4 6 3 4 2
紧前工作 - - A AB B CD DE FG
[问题]1. 1.绘出其双代号早时标网络图。
2.用工作计算法计算4个时间参数,并用四时标注法标注在网络计划图上。
3.计算项目工期,并用双箭线标注关键线路。
4.如果本项目工期要求提前1,且C的极限工期为7,D、C的极限工期为3,E的极限工期为4。请给出工期优化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5.绘出调整后的双代号早时标网络图,并注明关键线路。

答案

参考答案:1--3题答案均可以图8-1表示。


图8-1 早时标网络
4.工期优化就是调整进度计划的计算工期,是在满足工期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工期最合理的目的,即工期调整不能以牺牲质量和大幅度增加费用为前提。工期压缩的一般方法:
方法1:改变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1)找出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然后计算应压缩的时间;
(2)选定最有可能压缩工作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确定压缩时间;
(3)如果压缩后工期仍不能满足要求,选择另一有可能压缩工作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
(4)如果有不止一条关键线路,则各线路要同步压缩工期。
方法2:改变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1)改变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相互间的搭接关系;
(2)如果调整后的工期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计划的原技术、组织方案进行调整,或对要求工期重新审定。
对本工程而言,只要把C工作的持续时间压缩到9天,同时压缩G工作的自由时差,其他工作不需进行调整。
5.调整后的网络计划如图8-2所示。


图8-2 调整后的网络计划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文段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如何理解这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前文有关内容,说说作者用大部分篇幅写地坛古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作者蕴涵在这两段文字中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