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 主要活动 |
1867年 |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
1871年 |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
1877年 |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
1879年 |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
188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
189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答案
(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进步之处: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1)从材料一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即可答题。
(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
(3)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