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2MgO;②3Mg+N2Mg3N2;③2Mg+CO22MgO+C;

④Mg+H2OMgO+H2↑; ⑤Mg3N2 +6H2O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D、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有            (填字母代号),选择装置D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气后,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将会使实验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原因                                                

(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Mg3N2,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F (2分)   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2分)

(2)F;(1分)偏低;(2分)如果装置F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2分)

(3)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2分)

题目分析:(1)该反应中为了得到纯净的氮化镁,必须把影响的产物的气体水,还有氧气去除,装置B是用来除去水蒸汽的,放在A之前,F可以用来除去氧气。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

(2)这一装置中,很多人可能会考虑到F装置是用来除去水蒸汽的,那样的话,反应产生的氢气怎么办,因此这个装置是用来除去氧气的。如果装置F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2分)

(3)验证产物是Mg3N2,必须利用氮化镁的特征反应。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鼎湖山听泉》的文字,回答问题。(8分)

【甲】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乙】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小题1:甲乙两文中描绘的山泉声和溪水声各有什么特点?都采用了哪种手法把水声描绘得生动可感?(3分)

小题2:本段写了山绿和泉声,是否偏离了文章描绘的主体“山泉”,你是怎样认为的?(3分)

小题3:赏析: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