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小题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6分)

小题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2分)

答案

小题1:直接目的: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分)

小题2:思想家及主张:孟子、“民贵君轻”(或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2分)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2分)

小题3:不同:从维护到完全否定。(4分)态度:批判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等。(2分。答出其中l点即可)

小题4: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2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不同时期人物的著作为切入口,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小题1: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只要学生知道洋务运动口号和洋务派阶级属性并结合材料回答基本能够得到满分。

小题2: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并考查学生对孟子、黄宗羲基本观点的掌握,本问有一定难度。

小题3: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加以概括,然后进行对比即可。难度不大。

小题4:日常复习学生基本都有掌握,较为简单。

点评:关注为何同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原因:态度: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

原因:

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