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17分)
城市 | 甲 | 乙 | 丙 |
位置 | 91°E、30°N附近 | 104°E、31°N附近 | 120°E、30.2°N附近 |
海拔(米) | 3658 | 505 | 7 |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 202.4 | 88.5 | 112.3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
年平均气温(℃) | 7.5 | 16.3 | 16.1 |
七月平均气温(℃) | 14.9 | 25.8 | 28.7 |
一月平均气温(℃) | -2.3 | 5.6 | 3.6 |
干湿地区 | 半干旱区 | 湿润区 | 湿润区 |
年均降水量(mm) | |||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 草地 | 水田为主的耕地 (地势较高) | 水田为主的耕地 (地势较低) |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6 C 3005.3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 976 C 1400.7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 水稻、甘蔗等 B 青稞等 C 水稻、茶叶等
(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8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 。
(1)自上而下依次为 CAB ABC BAC。(9分)
(2)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多,日照时间长,草场辽阔,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8分)
21.(1)由三地坐标可知甲(91°E、30°N)应在青藏高原上,乙(104°E、31°N)应位于四川盆地内,丙(120°E、30.2°N)应位于长江三角洲。由此可知日照时数: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天气晴朗,日照时数最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处盆地内,多云雾,应最少。一月均温:青藏高原上地势高,气温应最低,四川盆地内气温应最高。年降水量长江三角洲地处沿海,降水量多,而青藏高原上则降水最少。由此对农业土地利用及农业主要作物也可依次判断。(2)题在上题基础上将甲、丙两城市主要条件加以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