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引出观点,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美国福特公司一台大型发电机出了故障,先后请多位工程师检修,没有结果,最后请专家斯坦梅茨诊断。专家在电机房仔细观察核计了两天两夜,最后用粉笔在电机壳上划了一条线,让修理工把电机打开,将与划线部分相应位置的线圈减少了16圈,排除了故障。斯坦梅茨向老板要1万美金的酬金。老板请他列表,标明酬金细目。他说:“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划线9999美元。”老板立即照付了酬金。
参考答案:尊重积累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飞跃。但因为量变发展的缓慢和模糊,在发生质变之前,总是为人所不知。于是,世人多以质变的成果来评判他人,确实是一件憾事。 机器上划了一条白线,此动作做起来至为简单。可为了这简单,要研究多少机器,付出多少心血与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原话说的是艺术表演,放之于其他方面未尝不可。一个英明的 * * 在战场上作出简单精准的判断,绝不是心血来潮或者撞大运,而是经过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才锤炼出来的;一个成名的书法家挥毫泼墨,酣畅淋漓之时,我们能仅仅认为其禀赋异人,而不是透过笔端看到渗透其间的努力吗?解牛的庖丁得用多少心力,才能得到一句“嘻,技亦至此哉”的赞誉?白石老人得画秃多少支笔才能使其虾宛若在水中游动?我们只会看到成功者的收入有多么丰厚,看到成功者头上的光环有多么荣耀,可从来不问“为什么”。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甚至很阿Q地说,这有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我也能做到。做到做不到,未可知也,但如果不了解“做到”的真谛,妄图通过上天的“好心眷顾”,估计只能是做做“白日梦”罢了。 因此,看待成功者,最重要的不是其成功表面的光鲜,而是应该看到成功背后的苦痛。而令人沮丧的是:上天对世人的考验并不如此简单。如果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量变的结果总是华美的质变也就罢了。然而相对于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我们自身的条件来说,质变却未必能够发生。有些人皓首群经,也不过沦为“寻章摘句老雕虫”;有些人笔耕不辍,终也混迹市井,教人学学“茴”的四种写法;有些人让“墨池”的水黑上加黑,却只能在潘家园的市场上以“行画”充饥;有些人天天“闻鸡起舞”,却也只能跑跑“龙套”,打打下手……这些“失败者”于是乎又被“睿智”的人们以“死心眼”“一事无成”来品头论足。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荒谬呢?当年,梵高在世的时候,耗费其生命的作品却被视作离经叛道的垃圾,无人问津;而今天,他的哪一幅作品不是价值连城?当年,孔子在世的时候,致力推行的思想无不被诸侯摒弃,但是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又有哪一天离开了他的思想呢?跟他们相比,那些轻视他们、嘲笑他们的人又显得多么渺小和短视。退一万步讲,这些努力付出的人即使最终没有任何的成果,不也是人类奋进的一种精神、一种成果吗?试想想,那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学家们,其实不是站在无数失败者的骸骨之上的吗?或许,量变的意义就在于此,就如同证明永动机是不可能的一样,总是漫长和无聊的,但又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尊重每一位痴心付出之人,尊重每一位有梦想且为了这个梦想付出心血之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输赢判过程,应该是我们的正确态度吧。 一条线一万美元,其实如此多的金钱在这条线面前仍旧显得寒酸,能够尊重积累,尊重成就背后的过程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