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号召。九(1)班的同学展开了调查:
以下是同学们找到的记者对两个村委会主任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粮食,山杏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 每万人农村人口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 ||
中国 | 发达国家 | 中国 | 发达国家 |
48 | 70——80 | 1.7 | 40 |
(2)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必须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为此我们必须把农业经济建设转移到什么发展轨道上来?(6分)
(1)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而乙村只有传统的老三样,靠天吃饭。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只靠传统农业,要依靠科技创新。
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收入来源单一。这说明新农村的建设要利用自身条件走自力更生,多种经营的道路,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2)说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比过去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必须把农业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
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业也是如此。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