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公司编制资产负债表部分资料如下;
(1)公司12月31日结账后,。“库存现金”科目的余额为20 000元,“银行存款”科目的余额为5 000 000元,“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余额为600 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余额为400 000元。
(2)年末结账后,有关明细账的余额如下:

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 贷方余额
应收账款 1 600 000 100 000
预付账款 800 000 60 000
应付账款 400 000 1 800 000
预收账款 600 000 1 400 000
其他应收款 50 000

(3)年末结账后,坏账准备的余额为15 000元,其中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为12 000元,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为3 000元。
(4)年末结账后,“材料采购”科目余额为140 000元,“原材料”科目余额为2 400 000元,“周转材料”科目余额为1 800 000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1 600 000元,“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6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120 000元(贷方),“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210 000(贷方)。
(5)年末结账后,“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为2 000 000元,“累计折旧”科目的余额为 360 000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为200 000元。
(6)本年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为300 000元,未完工程耗用的料工费共计130 000元。年末结账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余额为20 000元。
(7)年末结账后,“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为700 000元,“累计摊销”科目的余额为 80 000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为40 000元。
(8)年末结账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余额245 000元,将于一年内摊销的数额为35 000元。
(9)企业年末应付管理人员工资320 000元,应计提福利费45 000元.应付车间人员工资63 000元。
(10)期末应交税费的相关资料如下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借方34 000
(销项税额)贷方51 000
应交营业税 贷方20 000
(11)期末长期借款的相关资料如下:
年末结账后“长期借款”科目的余额为3 600 000元,其中有1 600 000元将一年内到期。
(12)年初按面值发行的三年期公司债券,画值2 000 000元,当年计提利息60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填列2007年末资产负债表下列项目的金额。
(1)货币资金( )
(2)交易性金融资产( )
(3)应收账款( )
(4)预付款项( )
(5)其他应收款( )
(6)存货( )
(7)固定资产( )
(8)在建工程( )
(9)无形资产( )
(10)长期待摊费用( )
(1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
(12)应付账款( )
(13)预收款项( )
(14)应付职工薪酬( )
(15)应付税费( )
(16)长期借款( )
(17)应付债券( )
(18)—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答案

参考答案:(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的余额+银行存款的余额+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
=20 000+5 000 000+600 000=5 620 000(元)
(2)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余额=400 000(元)
(3)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应收账款计
提的坏账准备
=1 600 000+600 000-12 000=2 188 000(元)
(4)预付款项=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
=400 000+800 000=1 200 000(元)
(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借方余额-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
=50 000-3 000=47 000(元)
(6)存货=材料采购余额+原材料余额+周转材料余额+库存商品余额+生产成本余额
-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或者加上借方余额)-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或
者减去借方余额)
=140 000+2 400 000+1 800 000+1 600 000+600 000-120 000-210 000
=6 210 000(元)
(7)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科目余额-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2 000 000-360 000-200 000=1 440 000(元)
(8)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余额-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300 000+130 000-20 000=41 0 000(元)
(9)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累计摊销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00 000-80 000-40 000=580 000(元)
(10)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将于一年内摊销的数额
=245 000-35 000=210 000(元)
(1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资产金额
=35 000(元)
(12)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
=1 800 000+60 000=1 860 000(元)
(13)预收款项=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
=100 000+1 400 000=1 500 000(元)
(14)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余额=320 000+45 000+63 000=428 000(元)
(15)应付税费=应付税费余额=51 000-34 000+20 000=37 000(元)
(16)长期借款=长期借款余额一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3 600 000-1 600 000=2 000 000(元)
(17)应付债券=应付债券的余额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
=2 000 000+60 000=2 060 000(元)
(18)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金额=1 600 000(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 * * 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 * * 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叶朗)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2.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应该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