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科学家最新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所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获得证实,那么不是阐悉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就是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是[①]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它同中子和电子一起,组成了宇宙的基本元件——原子。过去,粒子物理学一直使用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的氢原子作为基准来测量质子大小。
一个有32名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的最新实验将精确度提高了10多倍,结果表明,质子半径要比以前认为的小4%。或许,用来计算质子大小的里德伯常量将失去价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其他基础的计算也都要重新[②]。
在实验中,科学家使用μ介子取代氢原子中的电子。μ介子是一种带负电、质量为电子207倍的基本粒子,由于其质量比电子大许多,所带的负电可以屏蔽原子核的正电,所以,它能够同原子核更接近,发生的作用力更大,科学家也就更能够精确地探测质子的结构。
另外,μ介子以不同的能量状态存在,能量状态会影响其围绕质子旋转的方式,同时,质子的大小也会影响这些能量状态,也会影响让μ介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所需的能量。
为了测量质子的大小,研究人员精确地让一束激光束对准包含了μ介子的氢原子,刺激μ介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外一种能量状态,最终,研究人员精确地找到了他们正在寻找的跃迁,也测算出了质子的大小。
足球的魅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于误判,只有科学家的魅力才真正体现于一次又一次的“误判”中。科学史上的每一个废墟,都[③]着一座更加辉煌的大厦拔地而起。量子电动力学是量子场论中一个最成熟的分支,而里德伯常量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常量之一。这两样东西无论谁出了毛病,都足以改变现代物理学的乾坤。难怪在弗劳尔斯看来,质子半径这4%的“缩水”如获证实,其意义甚至会让大型强子对撞机相形见绌。

如果关于质子的新研究获得证实,则一定会产生哪项影响( )

A.重新研修量子电动力学
B.否定里德伯常量
C.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D.改变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研究方法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首段的末句“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可知,C选项正确。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