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我市建立了一套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保障机制,其中一项就是免交“借读费”.据统计,2007年秋季有5000名农民工子女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预测2008年秋季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的农民工子女将比2007年有所增加,其中小学增加20%,中学增加30%,这样,2008年秋季将新增1160名农民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学习.如果按小学每生每年收“借读费”500元,中学每生每年收“借读费”1000元计算,请你算一算2008年新增的1160名中小学生共免收多少“借读费”?

答案

设2007年秋季在主城区小学学习的农民工子女有x人,在主城区中学学习的农民工子女有y人.

由题意,得

x+y=5000
20%x+30%y=1160

解得

x=3400
y=1600

所以

20
100
x=
20
100
×3400=680,
300
100
y=
30
100
×1600=480.

故500×680+1000×480=820000(元)=82(万元),

答:2008年新增的1160名中小学生共免收82万元的“借读费”.

论述题

(25分)2011年10月11日,在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传出了市委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未来五年要与全市人民一起建设“经济发达,就业充分,收入增加,保障健全,环境友好,生态改善,文化繁荣,城乡文明,诉求畅通,公平正义,平安和谐,宜居宜业”的幸福石家庄,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材料一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幸福石家庄”的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准确,表明了 市委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决心,体现了民生情怀,强调了幸福导向。

(1)结合材料一,简析“幸福石家庄”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9分)

材料二 城市是市民共有的家园。建设“幸福石家庄”,既需要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和加大投入,也需要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2)我们作为石家庄市民,应如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6分)

材料三 经济发达是幸福城市的根基,城市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拉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改善应作为建设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建设幸福石家庄提出三点合理建议。(6分)

材料四  近年来,经过精心培育,我市打造了“燕赵讲坛”、“彩色周末”、“引进高雅艺术演出”、“鼓王争霸赛”、“一月一名剧”、“石演大舞台”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构建基层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4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