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肺散在干、湿啰音,其多少及部位不固定者,见于()。
A.支气管扩张
B.支气管哮喘
C.心源性哮喘
D.慢性支气管炎
E.肺炎球菌肺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解题思路] 如两肺都出现干啰音,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心源性哮喘。两肺散在湿啰音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肺水肿。肺炎肺组织实变时,可见呼吸动度呈局限性减弱或消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肺泡呼吸音消失,可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响亮性湿啰音,听觉语音增强及支气管语音、胸语音或胸耳语音。
[命题规律] 考查“病理性呼吸音、啰音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重点掌握。
[知识拓展] 呼吸音。
(一)正常呼吸音
(二)异常呼吸音及其临床意义
1.异常肺泡呼吸音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1)定义: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域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
(2)发生机制与原因:见下表
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概念:于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域内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2)发生机制与原因:肺部实变区较小、与正常肺组织交错混合存在,或肺实变区较深被正常肺组织覆盖。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炎球菌肺炎初期、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区域。
(三)湿啰音
1.发生机制
(1)吸气时气体通过气道内稀薄分泌物(渗出液、漏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形成的水泡破裂声,故名水泡音。
(2)因分泌物黏着而陷闭的小支气管,于吸气时突然开放而重新充气产生的爆裂音。
2.特点
断续、短暂、连续多个,部位恒定,性质不变,见于吸气和呼气早期,吸气末明显,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3.分类
(1)按音响强度分响亮性和非响亮性
①响亮性湿哕音:哕音响亮,机制是因空洞共鸣作用或周围有炎症浸润、实变组织,使传导增强;见于肺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如洞内壁光滑,则音响带金属调。
②非响亮性湿啰音:声音较低,机制是由于病变周围有较多正常肺组织,致声音在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2)按气道腔径大小及腔内渗出物多寡分为粗、中、细湿啰音(大、中、小水泡音)和捻发音。
4.临床分析要点
(1)湿啰音局限:提示该处局部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
(2)湿啰音位于两肺底:多见于心力衰竭肺淤血、支气管肺炎等。
(3)湿啰音满布两肺:多见于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
(四)干啰音
1.发生机制
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不完全阻塞,气流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致。其病理基础有炎症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腔内异物、肿瘤阻塞及肿大淋巴结或纵隔肿物压迫气管。
2.特点
调较高、带乐性、持续时间长,吸气、呼气均可听到,但以呼气明显,啰音强度、性质、部位易变,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大气道之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到,谓之喘鸣。
3.分类
见下表。
4.分布部位
(1)双侧弥漫性干啰音: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支喘息型和心源性哮喘。
(2)局限性干啰音: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肿瘤,是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