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
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⑨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既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
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
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
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
小题2:文中多处援引诗文或事例,请说明作者用以下三例的具体作用(6分)
⑴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⑵西施和东施
⑶朱晦庵的诗
小题3:请根据文意概括,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6分)
小题4:联系文意,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的理解。(6分)
小题1:BE
小题2:举例的作用是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⑴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⑵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
⑶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并增加了文采与感染力。
小题3:①要谐和完整地生活;②要随生活发展而发展;③要自然真实地生活;④要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⑤要严肃认真地生活,不轻易放过细节;⑥要学会欣赏,有情趣地生活。
小题4:艺术的生活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只有带着欣赏的眼光细心去品味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的情趣。所以,作者奉劝读者要放慢生活的节奏,欣赏生活的美好。
小题1:
题目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将文章的整个内容和文章的主旨、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一般的解题思路是,整体阅读,感知原文;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对该段落或区域的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和分析;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和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到答案。
B项在文本第四段,本段强调的是全体与部分息息相关,“如果他错过这一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表明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不能错过;E项,文本第八段强调对人生的严肃主义,文中并未提到艺术家在生活上是最随便的。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举例论证方法的作用。它的作用即论证作者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分析例子的具体作用,不能太空泛。
小题3:
题目分析:文章思路特别清晰,论证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文章有“第一”、“其次”等词,后面段落的第一句基本就是中心句(第七段除外)。在概括时,应用肯定句,陈述句,比如文本第六段,直接抄第一句是不妥当的,此段强调忌俗滥,不虚伪,就应该概括为“要自然真实地生活”。
小题4:
题目分析:文中重要句子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的语句,通常包括,文章的中心句、观点句;在结构上(领起、总结、过渡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具有丰富内涵或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来表现作者思想的句子等。
这句话是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本段的中心是“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要欣赏。因此,“欣赏啊”即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细心去品味生活,发现生活的情趣。而“慢慢走”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联系现实生活节奏过快,大家步履匆匆,没有多余的时间发现生活的情趣,品味生活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