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答案提示] (1)从“民法”方面为原告提供支持。根据民法通则中有关公平、等价有偿、信用的原则,被告应当补偿、原告一定的经济损失。 (2)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原稿提供法律支持。原告“名家荐书”这一栏目,是原告精心策划、创办的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其“名家荐书”的栏目名称应当受到法律保护。被告以此作为书名,易使读者产生混淆,误认为该书也是原告所编,因此被告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应予以制止。 (3)从“按劳分配”的原理方面为原稿提供支持。原告称准备在栏目所刊文章的字数达到25万字时结集成书出版发行,被告以字数10万,定价仅5元的廉价书提前出版发行,而出书过程中并未付出相应的劳动,却挤占了原告的市场,使原告遭受利益的损失。

论述题

水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不同的人对它的态度不同。

材料一 资料显示,目前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每年缺水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据报道,北京三年后将喝上经淡化的渤海水。受海水淡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淡化海水的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预测淡化海水价格可能的走势并说明其理由。(8分)

材料二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80倍,因担心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处于下游的柳州市民出现恐慌性囤水购水,超市瓶装水被抢购一空。此次污染事件的传播一共出现五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如下表所示:

阶段舆情发展事情经过
第一阶段(1月19日-1月24日)舆情静默期媒体开始报道,但政府在此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危机应对措施,信息处于封锁期
第二阶段(1月25日-1月26日)舆情上升期有关镉污染的信息大量出现,官方对于镉污染信息的处理较为模糊,加剧了居民的恐慌性购水
第三阶段(1月27日-1月31日)舆情爆发期媒体报道转载频繁,政府发布了镉污染处理响应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民众,镉污染情况得到控制
第四阶段(2月1日-2月3日)舆情稳定期官方通报新进展,民众强烈关切,政府回应民众的疑问
第五阶段(2月3日后)舆情衰退期污染防控取得成效,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但媒体继续进行舆情追问
(2)广西镉污染事件折射政府信息公开“短板”。有人认为,在镉污染事件中,相关部门的缺位是造成当地社会集体恐慌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评析这一观点。(7分)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