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江苏无锡2011)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⒒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⑴(2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⑵(2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

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家家扶得醉人归”一句中可以得出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垄断是完全竞争的反面,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三大要素不可缺少:a.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和销售一种商品;b.这种商品无相近替代物;c.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入。a条件无疑是前提,否定它的存在,就可能出现竞争;我们之所以强调垄断下的商品无相近替代物,是因为商品的替代物大多数情况下是存在的,一种合适、有效的替代物将大大降低原物的利润,从而迫使其放弃垄断价格,但替代物的概念是模糊的,能否防止垄断要根据实际来看:我们可以说蜡烛是电灯的替代物,但显然电灯的生产厂商若要垄断的话,蜡烛生产者无力阻止,因为这种替代物的替代效果很差;非常高的人行壁垒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保证高额垄断利润的必需,否则,当他人能够轻易进入此行业时,必然动摇垄断者的地位——从这个角度讲,某条街道上惟一的一家自行车修理铺并不能成为垄断者,因为入行的难度过低,如果他修理费很高,马上会有人开第二家,垄断因而失败。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垄断的反面是完全竞争,而要形成完全竞争,必须至少要有两家以上企业生产和销售同种商品或可有效替代的商品

B.垄断商品的替代物必须尽可能有效,虽然替代物的概念比较模糊,但如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也能判断出来

C.人行壁垒的坚固是保持有效垄断的必需,当技术发展,原先的壁垒降低时,企业的垄断地位可能将受到挑战

D.动摇垄断者的地位,可以由国家采取强制措施,将该企业强行分为两个以上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或发展科学来降低壁垒或找到有效替代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