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之际,齐、赵、魏等以自利,纷作堤防。大水时至淹没,则更筑堤防以自救,以致壅塞日甚。……列国兵争,引水决灌又为一端。……直到东汉明帝时的王景手里而河患遂绝。迄宋代,并不见危害中国……

宋代河患,亦有其前兆,唐河朔地,天宝后久属藩臣,纵有河事,不闻朝廷。而五代兵争,决水行军之事又屡次见到。两百七十余年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农业状态日益变坏,水道沟洫自然只有破毁而没有兴修。……又兼明清两代政治之腐败,河工之浪费与黑暗,更益造成黄河危害中国之局面。及至认为黄河十年一渍决,百年一改道,是理当的事;黄水之来,只有共工、伯鲧的高筑堤防,是惟一的办法。

——钱穆《水利与水害(上篇:论北方黄河)》

《资治通鉴》开篇言道:“初(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建为诸侯。”司马光把此事件划定为一个全新时代的起点。

 
 

 

材料二 黄河入海口海岸变迁示意图

材料三 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利用海岸线长、港口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油气产业,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额快速攀升;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基地,联农户,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海尔、海信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凭借多年形成的品牌优势,在经济危机的困境中逆势发展在为一大亮点。2009年山东省GDP33805.3亿元,居全国第三。

材料四  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11个区域发展规划,这些由地方政府主导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既遵循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又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效果非常明显。

(1)判断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2)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许多湿地,请说出其生态功能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

答案

(1)三角洲面积增大   黄河含沙量大, 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缓慢(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河道 变宽), 河流泥沙大量沉积, 潮流作用弱,搬运能力差。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热容量增大,温差减小), 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

合理开发利用方向: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黄河生态游。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载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椒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丈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两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