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联系材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案

参考答案:(1)这一轮宏观调控针对的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及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增大的问题。
这一轮宏观调控强调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在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灵活性,以避免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过大带来的问题。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以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和保证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顺利进行,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社会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供求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等经济总量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第二,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内在要求。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一是市场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化对局部经济利益进行调解,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带有较大程度的盲目性;二是市场发挥作用的优势范围主要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它不能自动地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三是市场不能保证收入的平等分配,以至为取得效率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只有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性缺陷,解决市场无力解决的问题,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方面,我们完全有可能将市场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

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