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A、B-、C、D、E、F都是含有18个电子的微粒(分子或单核离子),请回答:

(1)A是单原子分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C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存在的共价键类型为______;

(4)D是所有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

(5)E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四原子分子,其分子式为______ 或______;

(6)F分子含有8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答案

(1)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18,所以该元素是氩,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阴离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其最外层电子数,B-含有18个电子,所以B元素是氯元素,属于第ⅤⅡA族,其最高化合价为+7价,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

故答案为:HClO4

(3)三核18电子的分子为H2S,不同非金属元素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所以氯化氢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极性共价键;

(4)氧化能力最强且含18电子的分子是氟气.

故答案为:F2

(5)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四原子且含18电子的分子,其平均原子量为4.5,所以应有原子量大于4.5的原子,原子量小于4.5的原子,所以原子量小于4.5的非金属元素且能形成化合物的是氢元素,所以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两种元素组成的四原子且含18电子的分子为H2O2 或PH3

故答案为:H2O2 或PH3

(6)含有8个原子且含18电子的分子是乙烷.

故答案为:CH3CH3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敬畏大自然》一文,完成问题。

敬畏大自然

  敬畏大自然,成为必要的话题,是因为遭遇汶川大地震的惨重灾难。这里所说的敬畏,不是图腾时代的愚昧,不是封建时代的迷信,不是要去烧香磕头,搞祭拜,乞求神灵。而是说,要正视灾害的严重性,正视自然的巨大破坏力,从而科学地认识大自然,正确地适应大自然。

  尽管人类忙着去认识月球,认识金星火星,认识太阳系以外的天体,但是,对自己脚下地球的认识,却是盲区多多,知道的东西很有限,研究的进展很缓慢。汶川地面下29千米处,岩层蓄积应力,迫使地壳破裂,瞬间释放出来能量,相当于爆炸250多颗广岛原子弹。可是此前,我们对此毫无所知。认识地下的研究,比认识天上的研究,投入的人力物力少得多,而地下带来的利益及灾害,却比天上带来的大得多。

  惨痛的灾难,带血的教训,警示人们必须讲究科学,顾及自然规律,以把家园建设得更坚实,更安全。这些天,地震专家一再指出,中国是多地震国家,汶川一带是地壳的断裂带,板块的挤压带。对于这一自然现象,不能不顾及,不能不重视。地震中,有一种情况最让人揪心:学校是重灾区,压得最多的是孩子,一个中学有260多个孩子遇难。今后,把家园建在哪里更好一些,建筑物应该怎么设计,施工达到什么标准,不能不作科学论证。

  前些日子,我去了鄂西南的恩施,那里是大山区,民居不是藏在峡谷中,就是挂在山坡上。我想看看他们别具风格的吊脚楼。当地人说,现在很难找到。果然,跑了利川、咸丰、来凤等县,只在山凹里见到几幢,公路两旁的乡镇和村子。全部换成了砖石结构的小楼。当时,我想到了唐山地震,对当地人说,还是吊脚楼好。木结构,不易震塌,塌了,上面只有瓦片,伤害不会大。如今盖小楼,农民为了省钱,没有钢筋水泥立柱,只是石块墙托着水泥板。山坡的倾斜度那么大。稍微有摇晃。就会塌下来,日本是多地震国家,警钟长鸣,非常重视房屋的抗震性能。我们居安也要思危啊。

  敬畏大自然,不是仅指抗震救灾,仅指民居建筑,许许多多工作,都不能藐视自然威力,不能不顾及自然规律。违背大自然,破坏大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会得到大自然的恩惠。人类对大自然要怀有一颗爱心,这爱心还应该升华,成为一颗敬畏之心。(选自2008/6/23/《今晚报》)

1、本文明确地告诉人们要“敬畏大自然”,从文中看,我们应该怎样敬畏大自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所举的汶川地震学校是重灾区和鄂西南恩施“吊脚楼”换成了砖石结构的小楼这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许许多多工作,都不能藐视自然威力,不能不顾及自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人类对大自然要怀有一颗爱心,这爱心还应该升华,成为一颗敬畏之心”这句话?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震、暴雨、干旱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危害,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针对这一现象写一条警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