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石油占比17.7%,水能7.1%,天然气4.7%,核能占0.8%,其他占1.2%。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中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仅创造14000元人民币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25000元GDP,美国的水平是31000元GDP,日本是50000元GDP。

材料二:2013年12月,全国许多城市的检测点PM2.5指数超过300,即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由此造成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使得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城市各大医院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内飙升了几倍。

注:1.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PM2.5是衡量我们所呼吸的空气质量的好坏标准的数值;其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蕴含的信息。(6分)

(2)面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请联系国情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石油占比例太大,绿色能源太少;我国消耗的能源总量偏大;我国单位GDP能耗严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单位能源创造的GDP又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不良;空气质量不良导致了其它负面的社会影响,损害了人体健康。(每一点1分,共6分)

(2)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大,城镇化发展快,环境资源问题严峻,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已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和健康,阻碍可持续发展(2分)。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依赖能源、资源消耗来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模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2分)。

第(2)问以下回答应酌情给分:

我国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分)。我国要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为保护环境提供法律保障;(2分)注重科技创新,为保护环境提供科技支撑;(2分)加强宣传,增强企业和公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然后用较为规范的语言回答出来。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石油占比例太大,绿色能源太少;我国消耗的能源总量偏大。

(2)本题要求依据第一问的信息,回答出解决办法。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比较落后。所以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要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知识回答。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