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包括哪些内容?(6分)
(3)中国的“再次开放”与第一次开放相比较,有何新的特点?(5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开放”的认识。(4分)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或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均可给分。)(2分)
(2)A.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B.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每点2分,共6分。)
(3)特点:背景不同,主动开放,平等互利,促进了经济发展等(5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以上给5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认识:两次开放有本质的区别;开放要建立在国家独立的基础上;需要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平等的开放与交流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等。(每点2分,答对2点以上即给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