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北京奥运瘦身后节省几十亿元                场馆建设采购全透明  “奥运场馆的地点,我们原则上不会改变。”北京市发改委官员、北京奥运经济办公室杨兆科在昨天举行的北京2004年奥运经济论坛上表示,北京奥运场馆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整个瘦身计划估计可以节省几十亿元。               马术比赛可能转到香港  杨兆科表示,从目前来看,北京的奥运场馆存在一些好大喜功的地方要改。他还透露,上周六,北京市发改委向市领导汇报了场馆瘦身计划,不过,项目的定址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  “奥运场馆的地点,我们原则上不主张改变。”杨兆科说,考虑到招标的严肃性和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此次瘦身计划主要是在原来的地点上进行微调,改变建筑结构、建筑规模和建筑结构的形式。  不过,杨兆科并没有完全否认部分场馆改址的可能性。  在3日结束的第八届京港经贸洽谈会上,香港方面向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提出,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马术比赛转到香港举行。  杨兆科解释说,马术这项比赛对场地要求非常严格,要求50公里以内不准有我们的马,这对北京来讲是个很大的压力。虽然目前就此事与香港方面在谈,但最后还得通过国际奥委会批准。               奥运场馆详细进程将公开  杨兆科认为,奥运场馆调整之后,节省的费用将涉及几十亿元。不过,此次场馆调整方案充分听取了正反两方的意见,应该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  至于究竟能省多少钱,杨兆科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因为,目前向市领导汇报的结论也只是发改委、规委、财政局等部门与项目法人谈判形成的初步结论,具体的数字还有待于最后确定,因为合同变更,方案的修改等是需要付一些成本,因此,具体是节省40亿、50亿还是60亿,需经综合评判之后才能说。  杨兆科还透露,北京市发改委计划将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通过北京市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将每一个奥运场馆的建设进程、以及每个阶段中期和后期招标的内容和额度进行公开,每个阶段需要采购什么东西,哪条路要建,有什么要求,都向社会公开,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奥运经济不仅仅是2008年         北京奥运会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支招北京企业  “如果在2008年北京奥运舞台上没有北京的演员,或者北京的企业只是在跑龙套,那将是北京企业的悲哀厂昨天上午,北京奥组委执委、北京奥运会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一语惊人。  魏纪中是在参加2004年北京奥运经济论坛时作上述表示的。这位对体育经济深有研究的老人呼吁,北京的政府部门要培育和规范市场方面下功夫,北京的企业要在提高自身能力方面努力。              北京企业缺乏奥运商业眼光  魏纪中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谈奥运会市场开发,其实市场开发首先在于开发市场和培育市场。本身就没有多少的市场,哪来的商机  刚刚从雅典回来的魏纪中感慨地说:“我在雅典见过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的产品,惟独没有看到北京的产品。”  国外搞贴牌生产,很少找北京的企业,就拿体育用品和服装来讲,中国制造的占世界的70%,但没有北京企业生产的。这是值得北京的企业深思的。               奥运经济不仅在2008年  魏纪中指出,要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理解奥运经济的概念,只要历史上存在奥运会,就会有奥运经济,2008年之后,企业照样可以为其他国家举行奥运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魏纪中提醒企业界人士,不要小看为外国产品做贴牌生意,虽然利润薄,但是这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他举了一个例子,雅典奥运会部分场馆的座椅是由浙江余姚的一家企业生产的,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组委会人士在雅典参加奥运会时看上了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指名要这家浙江企业为他们提供座椅。               办奥运要替百姓解决问题  魏纪中颇有体会地说,雅典市政府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急于建设奥运场馆,而是通过办奥运会,解决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抱怨最多的问题。尽管场馆建设÷直拖到奥运会开始,但是最后还是完成了,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抱怨雅典市政府的都是那些参加奥运会的人,他们算什么,他们才在雅典待20天。”魏纪中笑着说,关系老百姓的福利的东西搞好了,老百姓满意了才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  思路引导  本题资料与我们以前所见到的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材料不同,而是通过北京市政府通过对奥运场馆设施进行瘦身,此举就为国家节约了几十亿元。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前所形成的固定思路,从正面考虑这一材料。  另外,这一题目也告诉考生,考题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但是,只要考生在应考时做好准备工作,有道是“万变不离其宗”,申论考试所引用的材料,都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事 相对于其他题目,这道题目的难度还要小一些,原因在于,给定材料基本上是一则消息(从内容上来讲,该材料应该是两则消息连缀而成的),而在消息中,对于题目中的要求,基本上都有反映。所以,这道题目也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

参考答案:干部假文凭非同小可  湖北省最近自揭家丑,公布全省县处级以上干部虚假学历、学位的人头数,并对弄虚作假而无意改正者严肃处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严管干部队伍的一贯作风。但要使清理干部假文凭的工作避免虎头蛇尾,真正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恐怕还得有更大的动作才行。  湖北全省县处级以上干部有2.9万多名,清查中主动放弃假文凭的和不愿放弃的,加起来700多人,也就是2%多一点。设想一下,一个县、一个县级市或者一个省辖市的城区行政区域内能有几个县处级干部呢一个县处级干部会“管”多少下属干部、多少平民百姓呢稍微往深处想一想,这2%的造假问题就令人不寒而栗。这恐怕正是近年来干部队伍中假文凭泛滥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  选干部避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任用干部看文凭,本来是我们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种体现,但随之而来的虚假文凭问题,使这项政策的执行难度陡增。问题的症结就出在“看文凭”一度在一些地方走上了形而上学的歧途,出现了惟文凭是举、无文凭不用的现象。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无视文凭获取的复杂因素,迷信文凭;二是选拔干部工作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由此而来的部分岗位任职者的学历、学位与其实际能力严重不符,使学历、学位在选人用人时的可依据性大为降低,严重干扰了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政策,败坏了干部队伍风气。因此,要彻底革除干部队伍中的假文凭现象,必须先行纠正任用干部上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作风。  最近媒体上有文章指出“真的假文凭”或叫“假的真文凭”现象,如果不把这类文凭清理出去,恐怕就不能说清理工作是彻底的。还有,对于清理出来的假文凭,也该查一查作假者的“官”是不是与他的假文凭有关。如果只是“注销”了假文凭,而不再追究其他,清理假文凭工作的效果就很难说了。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