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曲所唱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

D.改革开放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这是一道低难度的材料题。做这种题,除了基本的记忆外,更应当学会从材料中搜索信息,推理判断。做这道题关键要抓住“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等几个字,鸭绿江在中国东北,是中朝两国的界河;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实际上矛头指向中国。中国抗美援朝,实际上也是保卫自己的国家.题中A、抗日战争虽有保家卫国的成分,但不用跨过鸭绿江去作战,B,C项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谈不上保家卫国;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歌曲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这首歌是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时的战歌。革命时期的歌曲或者口号,往往有深刻的时代烙印,能充分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这种题同学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中考的常考之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王——谤:诽谤,毁谤。

B.川壅而——溃:水冲破堤岸。

C.为民者之使言——宣:疏导,引导。

D.若其口——壅:堵塞。

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 * * 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周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老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证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3.召公是以什么方法谏弭谤的?从文中找出这些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