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2005年3~4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 3月1日接受B公司捐赠P商品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税率 17%,增值税额3 400万元,A企业支付相关费用8万元。
(2) 3月5日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入M固定资产,调出单位有关资料显示:原价100万元,累计折旧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市场上同类固定资产价值70万元,A企业支付安装费6万元,运杂费1万元,包装费0.4万元,保险费0.6万元,专业人员服务费2万元,业务招待费3万元,差旅费2万元。3月10日安装完毕。
(3) 3月20日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出W固定资产。W固定资产原价900万元,累计折旧7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调出时支付工人工资6万元,支付其他相关清理费用4万元。
(4) 3月31日,盘盈X商品1000件,售价20元/件,进价15元/件,盘亏Z商品200件,售价80元/件,进价50元/件,售价均不含增值税,X、Z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 17%,原因尚待查明。
(5) 该企业2005年4月1日对一项固定资产进行改扩建,该固定资产原价18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75万元。在改扩建中领用工程物资397.75万元,支付工程人员工资12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82.25万元。该生产线于2005年11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企业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75万元。
(6) 4月8日A公司与E公司签订购销协议,由A公司销售M商品给E公司,售价 1000万元(不含增值税),同时合同规定,售价的10%属于M商品售出后2年内提供的售后服务费,售后服务从次月开始算起。
要求:
(1) 对A企业进行相关账务处理(A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 计算改扩建后固定资产2006年应计提的折旧额。(答案中的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参考答案:(1) A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5年3月1日接受捐赠时:
借:库存商品——p商品 20 008[(3400/17%)+8]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23 400
银行存款 8
②2005年3月5日无偿调入M固定资产时:
A企业应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新的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调入固定资产的人账价值。调入M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应为100-20- 30+6+1+0.4+0.6+2=60(万元)。
借:在建工程 60
贷:资本公积 50
银行存款 10
借:管理费用 5
贷:银行存款 5
2005年3月10日无偿调入M固定资产安装完毕时:
借:固定资产 60
贷:在建了程 60
③2005年3月20日无偿调出W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
累计折旧 7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贷:固定资产 9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贷:应付工资 6
银行存款 4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 16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60
④2005年3月31日盘盈X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X商品 2[(1000×20)/1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5[(1000×15)/10000]
商品进销差价 0.5(2-1.5)
2005年3月31日盘亏Z商品时:
进项税额转出=50×200×17%/10000=0.17(万元),则应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的金额为:(200×50+1 700)/10000=1.17(万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7
商品进销差价 0.6[(200×80-200×50)/10000]
贷:库存商品 1.6(200×80/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0.17
⑤借:累计折旧 3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5
在建工程 1425
贷:固定资产 1800
借:在建工程 600
贷:工程物资 397.75
应付工资 120
银行存款 82.25
借:固定资产 2025
贷:在建工程 2025
⑤商品售价内包括可区分的在售后一定期限内的服务费,应在商品销售实现时,按售价扣除该项服务费后的余额确认为商品销售收入。服务费递延至提供服务的期间内确认为收入。
应确认收入=1 000×(1-10%)=9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
递延收益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2005年应该确认的售后服务费收入为100/2×8/12=33.33(万元)
借:递延收益 33.33
贷:主营业务收入 33.33
(2) 改扩建后2006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025×2/10×11/12+(2025-2025×2/10)×2/ 10×1/12=398.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