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

言不尽意

答案

参考答案:

语言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与言尽意相对。语出《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魏晋玄学家发挥了这一思想,认为语言不能表达圣人的言外之意,不能反映超绝言象的世界本体。《魏志•荀彧传》:“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象)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蕰而不出矣。”

填空题

氮元素的化合物在工农业以及国防科技中用途广泛,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完成下列填空:

(1)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aq)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实验前

①用0.1mol·L-1H2SO4(aq)洗涤Fe粉,其目的是                        ,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

②将KNO3(aq)的pH调至2.5;

③为防止空气中的        (写化学式)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N2

(2)用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aq)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神舟载人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用肼(N2H4)作燃料。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如果反应中有5mol电子发生转移,可得到肼         g。

(4)常温下向25mL 0.01mol/L稀盐酸中缓缓通入5.6 mL NH3(标准状况,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在通入NH3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            (填写“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

(5)向上述溶液中继续通入NH3,该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c(Cl-)=c(NH4+)>c(H+)=c(OH-)       b.c(Cl-)>c(NH4+)=c(H+)>c(OH-)

c.c(NH4+)>c(OH-)>c(Cl-)>c(H+)     d.c(OH-)>c(NH4+)>c(H+)>c(Cl-)

(6)常温下向25mL含HCl 0.01mol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该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写电离平衡移动情况)。当滴加氨水到25mL时,测得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最大,则氨水的浓度为                  mol·L-1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