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
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建国初期)毛 * * 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请回答:
⑴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分)
⑵材料二文件是在哪次重要会议上制定的?为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什么制度?(6分)
⑶为改变材料三中的状况,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试举出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国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两例。(6分)
⑴抗美援朝(3分)
⑵一届人大(或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⑶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每例2分,共4分,答这一时期的其它成就亦可给分)
题目分析:(1)图一下方的文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据此可以推断是指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动。
(2)图二的文件是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对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国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只要基础知识熟悉不难回答,比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