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进行检验Cl2性质实验的装置.其中D瓶中放有干燥红色布条;E中为铜网,E右端出气管口附近为石棉球.

试回答:

(1)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2)为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一般在B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

(3)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D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4)E中所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5)F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6)若A中有14.6gHCl被氧化,将产生的氯气通入足量的KI溶液中能产生单质碘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

(1)实验室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A中是浓盐酸,B中是二氧化锰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2)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答案为:吸收HCl气体;

(3)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干燥的氯气遇到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作用,

故答案为:浓H2SO4;红色布条不褪色;

(4)E是铜加热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的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形成棕色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

.
CuCl2,故答案为:Cu+Cl2=CuCl2

(5)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6)若A中有14.6g HCl被氧化,n(HCl)=将产生的氯气通入足量的KI溶液中能产生单质碘的质量=

14.6g
36.5g/mol
=0.4mol,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Cl2+2KI=I2+2KCl,反应中被氧化2molHCl生成1molCl2,1molCl2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1mol

则定量计算关系为:2HCl~Cl2~I2

2 1

0.4mol 0.2mol

得到碘单质质量=0.2mol×254g/mol=50.8g;

故答案为:50.8g.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段锋(1991年5月出生)于2007年8月与李琳(1990年8月出生)相识。建立恋爱关系后不到两个月,两人即在段锋的工厂单身宿舍同居。同居后,两人常因琐事争吵。2007年11月14日晚,李与段又发生争吵。段欲外出躲避,被李拉住不放。二人争吵时,住隔壁的赵某、韩某、王某等三人前来劝架。段因李不放手,恼羞成怒,威胁李再不松手,就将其衣服扯光。李仍不松手,段把李身穿的睡衣及内衣裤全部扯掉。赵某见状扔给李一件外衣。李因穿衣而松手后,段即走出宿舍。以后,两人继续同居,并仍常因生活琐事争吵。2008年5月27日,两人争吵时,段打伤了李。李去医院诊治,县医院诊断为轻伤。李为治疗而花费了2000余元医药费。李因感到与段不能再继续维持同居关系,于2008年6月13日向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所提诉讼请求共两项,即要求段锋赔偿全部医药费,解除与段的同居关系。所提请求的主要理由,一是段锋系致伤责任人,医药费理应由其承担;二是两人经常争吵,并曾受当众扯光衣服之侮辱,两人同居无法维持。
县法院受理后经审查认为,被告人段锋打伤李琳及当众扯光其衣服的侮辱行为,已构成犯罪,因此决定将本案转刑庭处理。刑庭认为,本案系自诉案件,故在决定采用独任审判后,由审判员通知李琳作为刑事诉讼自诉人,并将其民事诉状作为刑事自诉书。同时告知段有权聘请辩护律师,但段表示不请律师。法院决定于2008年7月20日公开审理本案。开庭前一天,李琳告知法院,她不愿控告段犯罪,仍只想通过法院解除与段的同居关系并让段赔偿医药费。因开庭日期已定,县法院刑庭决定如期开庭。开庭审理时,只有段锋一人到庭。法庭审理时,只对段进行了讯问。讯问后,由于事实清楚,段锋亦全部承认,故未让段锋作最后陈述,随即当庭作出判决,对其以伤害罪和侮辱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2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2年半,并告知段锋有上诉权及上诉期限,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未作出处理。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以下问题:

李琳不出庭时,法院仍开庭审理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