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1978年,整鏊13年,城市只增加了25个,城市非农业人口长期停滞。在6000-7000万左右,城市化水平在8.5%上下徘徊。1978-2001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22个,城市化水平由17.92%增加到37.7%。——《新中国城市五十年》
材料二 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移动人数(1982——2000年)(单位:万人)
![](https://img.ixiawen.com/uploadfile/2017/0707/20170707080124249.gif)
材料三 2004年全国城市建城区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4%I城市人口3.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5%,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城市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农村仅为6.85年;城市(不包括县镇)GDP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在2/3以上;税收占全国总量4/5以上,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规模效益最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6年)》
(1)据材料一,分析“ * * ”时期和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和有关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 ”时期城市化发展停滞,原因是“ * * ”动乱,经济建设遭破坏;1978年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2)特点: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加;城市实行改革开放,城市工业生产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3)国内: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加入WTO,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增加农村的投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