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断食法”在日本、中国台湾等亚洲一些地区比较盛行,这种方法是一日三餐以果汁、菜汤清水等低卡路里饮食取代固体食物,为期三至十天不等,以求达到排毒、烧脂和瘦身等效果。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最不能削弱上述观点( )

A.人体每天摄取热量过低时,可能会出现血糖或血压过低状况
B.肥胖者身体摄取热量太低,会加速燃烧脂肪,肾功能会发生积极变化
C.食用蔬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其热量过低,过度食用会干扰新陈代谢
D.低卡路里饮食会导致体内毒素因缺乏营养而丧失活性,但同时因新陈代谢遭扰乱而存在致胖风险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的论点是“断食法”可以达到排毒、烧脂、瘦身等效果。题干的要求是削弱论点,A、C、D三项都说明了“断食法”的一些不利后果,起到削弱作用,B项说明了这种方法可以燃烧脂肪,支持论点,故最不能削弱。故选B。

阅读理解与欣赏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1: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中加点的“前者”、“后者”各指文中的什么内容?(2分)

                                                                      

小题5: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说出2种)?并各举一列。(3分)

                                                                    

单项选择题